【侨报特派 记者 李腾飞 贵阳11月13日报道】贵州,曾经的中国经济洼地,但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推进,贵阳这座城市“涌出”一股强劲的经济清泉,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脱贫的经典样本。

贵阳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怀揣梦想的创客和创新型企业也纷纷落户贵州。在这片蓝海中,海归精英扮演着重要角色,“贵漂”也成了他们在中国新经济浪潮中的新身份。

海归技术团队整体“搬迁”

“这里的空气和悉尼没什么区别。”谈起贵阳的生态环境,从澳大利亚回国创业的王康感觉很满意。

11月6日,高登世德联合创始人之一王康向记者介绍回中国创业经历和公司运营情况。(美国侨报特派记者李腾飞摄)

作为中国唯一拥有覆盖资产证券化全生命流程服务的软件服务提供商,王康等5位海归精英创办的高登世德金融科技公司乘着贵阳大数据发展浪潮,进入快速成长期。

“我们几乎是把澳大利亚整个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搬回了中国。”

王康介绍,跟我一块回来的几位创始人均来自澳洲第二大银行西太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系统的研发工作。

2014年,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双双推出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后,2015年,中国央行发文,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从审批制变成注册制。当年4月,感觉“时机到了”的王康团队集体辞职回到中国。

“在深圳,申请办公室需要排队,各种人力成本很高。”刚回国,王康团队原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落地,但面对一线城市逐渐升高的创业门槛,他们幸运地摘到贵阳招才引智团队抛出橄榄枝。

“我们很快拿到了第一笔1000万(人民币,下同)投资。”在天使投资人朗玛信息董事长兼CEO王伟建议下,王康团队最终于2015年8月选择将公司落户贵阳。

同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贵州展开顶层设计,迅速走上大数据发展之路。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贵阳,王康的公司不但得到免费办公场地和政府资金支持,而且还低于市场价获得6套人才公寓,解决员工住宿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贵州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

接下来的两年,贵州在大数据领域脱颖而出,快速建成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并成功举办大数据博览会,并成为目前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同一时间,高登世德成为民生银行、贵州银行、京东金融等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市场规模之大,是澳大利亚所不能比拟的。”王康感慨。

海归精英领军生物芯片行业

11月9日,朗玛信息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郭劲宏开发的生物医疗检测芯片。(美国侨报特派记者李腾飞摄)

“哈哈,没想过留在美国,感觉不安全,随时都能听到枪声。”“日本在这个领域只能是跟随我们的角色。”“大部分时间都在贵阳,这里空气好,比成都好。”在交谈中,贵州朗玛信息技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29岁的郭劲宏不时开着玩笑,始终散发着年轻人不拘形式的活泼和自信。

出生于1988年的郭劲宏已是生物芯片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曾先后获得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学士学位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访问教授。

2016年1月,郭劲宏加入朗玛信息并且担任首席科学家。2016年2月,因在转化医学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四川华西医院特聘专家。

在郭劲宏看来,大数据让健康行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集6项人体指标检测为一体的‘拉雅芯’,精准预测心梗,对慢性病参数实时监护……”由郭劲宏研发的智能生物芯片可以在手机中实现上述功能。他还透露,我们的检测技术已经得到美国的认可,一些海外医疗器材巨头也开始找我们做代工。

不过,谈起美中两国生物医学发展,他仍然感觉差距很大。“在生物检测领域,美国提取生物酶的技术仍是世界领先,他们控制着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中国现在只是在中下游发力,仍需较长时间追赶。”

今年,郭劲宏还入了选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名单。

根据贵州官方资料,“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当年分别给予每人100万元奖励、50万元奖励,第二年、第三年项目达产并实现预期效益目标,经考核认定,分别继续给予每人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

11月9日,朗玛信息首席科学家郭劲宏向记者介绍生物检测芯片开发情况,以及美中两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美国侨报特派记者李腾飞摄)

海归智力服务精准扶贫

“我们公司拥有最顶尖的大数据技术团队与金融业务专家团队,专业人才超过500人,其中全职博士40人,其中75%具有海外留学和海外工作背景。”数联铭品科技公司CEO廖海峰介绍。

作为中国国内发展最快,研发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服务公司之一,同样落户贵阳、拥有强大海归智力支撑的数联铭品科研发的产品对贵州精准扶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今年9月,数联铭品开发的“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在黔西南州进行试点,这一项目打通了扶贫办、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13个部门的数据通道,将贫困户购车、购房、注册公司、患有重大疾病、高考录取补助发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要异常指标可视化动态展示,为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自动研判贫困户是否身患重疾无力医治,家中是否有子女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否未得到补助,贫困户身份是否造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APP及时预警提醒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相关贫困户,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核查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廖海峰介绍,只需登录他们研发的APP,扶贫干部就能实时精准获取帮扶对象生活情况,同时鉴别贫困情况真伪。

廖海峰举例,今年在黔西南州试点期间,“平台”自动将2017中国国内各高校录取的黔西南州大学生信息,实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精准比对,自动生成今年该州录取的6898名贫困学生名单,自动推送到省内各高校和州教育局、州扶贫办、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

在省内高校就读的2071名贫困学生,只需在报到时向就读高校出具身份证明材料,就可直接享受相关费用减免、领取国家相应补助。

同时,“平台”自动筛查出2016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中155人疑似未领到教育精准扶贫资金,经核实,154人因录入数据更新不及时发生异常预警,有1人因审核通过时间较晚,已于8月发放到位。

作为贵州“数据治省”的重要成果之一,大数据扶贫的经验也正向其他省市推广。目前公司正与山西河南等地政府开展业务合作,同时他们还是唯一参与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咨询讨论的贵州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