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潜做电镜实验

他潜心钻研锲而不舍,在世界透射电子显微学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他不忘初心矢志报国,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到祖国;他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贴近民生服务社会,撰写的建议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他就是英国归侨、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乙潜。

多年前,为了追求事业的发展,王乙潜踏出国门走向远方,他心怀科研热忱,执着于科学世界探求真谛。多年后,他画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又回到了最初出发的地方,以一颗忠诚的赤子之心书写着一名归侨对祖国深沉的爱;以淡泊名利和执着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本真;以严谨和勤奋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潜心研究始终走在科学前沿

在青岛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王乙潜正在指导着学生们进行电镜实验,多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科研一线是王乙潜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王乙潜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在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物化性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在王乙潜的心里也有一座桥,这座桥通向祖国、通向家乡、通向他事业的起点。王乙潜教授的起点是从青岛大学开始的。

1991年,刚满20岁的王乙潜考入青岛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专业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从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王乙潜就立志本科不是自己学习的终点。四年时间,他没有爬过一次崂山,当其他同学还在休息玩耍的时候,王乙潜却在教室里刻苦研读。本科四年他几乎包揽了所在专业的一等奖学金。四年后,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王乙潜顺利考上了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专业是金属材料。

王乙潜和学生做实验

全新的领域给了王乙潜充分施展的空间,由于自己是跨学科读研,所有的知识都要从零学起,王乙潜边自学边请教,不仅课程没有被其他同学拉下,反而一直名列前茅。发表SCI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虽然仅仅是硕士研究生,但是王乙潜的名字却频频出现在SCI刊物上。并获评浙江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王乙潜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太多接触的新大陆——透射电子显微学。微观世界的奇妙为王乙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8年5月,王乙潜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乙潜说,博士科研工作是从一本很厚的电镜英文说明书开始的。“做科研需要激情,要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时,刚刚新婚不久的王乙潜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寂寞与煎熬,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负重前行,成果丰硕,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在透射电子显微学领域,王乙潜做出了多项技术创新,成为国内顶尖人才之一。由于能力突出,王乙潜受邀成为美国物理学专业杂志的一名审稿人。业界人士的肯定是对王乙潜夜以继日的工作和不知疲倦的研究最好的回报。

学海无涯国外工作硕果累累

虽然在国内王乙潜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是他却清醒地看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2002年初,怀着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自己最初的梦想,王乙潜举家远赴英国,继续求学之路。他的第一站,就是英国名列前五的布里斯托大学。初到英国,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功底和高超的科研工作能力,王乙潜很快融入到国外的科研队伍,得到了外国专家和同事们一致认可和好评。为了能尽快获得实验数据,他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在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仅用了一年时间,王乙潜就掌握了多项新的电镜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掌握更多的国际先进科学技术,2003年他加盟加拿大国家能源、材料及通讯研究所。在加拿大工作期间,他参与了纳米光电材料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掌握了世界先进电镜设备的操作技能。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篇,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王乙潜在加拿大照片

2006年,为了学习更多的材料表征技术,王乙潜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机构,很快,他收到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三封面试通知书。三所顶级学院,各有利弊,如何取舍?经过一番比较,王乙潜并没有选择待遇优厚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而是选择了设备更先进的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接触世界最先进的电镜技术是我的初衷,这个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王乙潜说。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他从2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以面试成绩第一名被聘用。正是这个决定,使他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电镜操作技术和材料表征分析技术,在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测试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两年后他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学术交流奖。

国外七年的求学和工作生涯,王乙潜已拥有一流的电镜技能和不菲的科研成果。尽管国外的事业发展稳定而顺利,但王乙潜回国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也应该在中国,学成报国才是我的初衷。”2008年6月1日,王乙潜偕同爱人和儿子,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王乙潜在英国照片

学成回国带领团队攻克难题

在王乙潜的内心中,母校青岛大学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母校的发展,王乙潜始终关注着。在得知青岛大学购置了高分辨透射电镜后,王乙潜回国的第一件事便是主动联系母校,想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大学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的加盟。他说:“这里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终点,刚好画了一个圆,在我们这里圆是最完整的。”回到青岛大学之后,王乙潜被安排在青岛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万事开头难。就当时的科研条件来说,青岛大学确实无法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相媲美,尤其是从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虽然学校斥资近一千万人民币购置了日本的高分辨透射电镜,但在他回国初期,电镜尚未安装完成。为了尽快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王乙潜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带着学生们从青岛到北京赶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长途跋涉地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借用人家的电镜。一下火车,顾不上休整,就直奔目的地。为了不占用电镜室正常的工作时间,只能利用人家休息的时间用电镜,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王乙潜和学生做实验

寒来暑往,王乙潜常常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同事和学生们都说王乙潜是个工作狂,他们开玩笑地说他恨不得一天有26个小时,一周有8天。从实验室的改造规划到跑市场购买建材,从搭建实验平台到购买实验仪器和试剂,从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安装调试到最终的顺利应用,所有的工作王乙潜都是亲力亲为。正是靠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顺利完成了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并建成一个开放式的科研服务平台,完成了办公室、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

谈起自己从事的专业,王乙潜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物化性能-微观结构-制备工艺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对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物化性能的研究工作更是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其微观结构及微观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能之间关联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尚缺少微观结构缺陷对物化性能影响的直接实验数据。因此,我们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技术作为研究手段,为材料的微观结构观察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为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物化性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目前,王乙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被SCI论文正面引用29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16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12年2月,《纳米光电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生长机理及物理性能的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11月,他获得了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2015年1月,《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其物理性能的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以首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等。

王乙潜和学生做实验

倾其所有教学工作桃李芬芳

教学相长,在忙碌于科研工作的同时,王乙潜还担负着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任务。由于研究生们对于电镜知识了解甚少,他经常为研究生们补习电镜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制备电镜样品、操作电镜和分析电镜照片。当学生们遇到困难和有所疑惑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讲解直至他们完全弄懂为止。为了让学生们拓宽视野和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他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除此之外,他对研究生们撰写的学术论文都会认真地修改,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每篇论文都要反复修改十几遍后才会投稿。在修改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治学态度。每位研究生毕业答辩之前,他都会安排多次预答辩。在预答辩过程中,他不仅对答辩内容进行指导,而且对语言组织以及PPT的制作都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王乙潜说:“我要向我的老师们一样,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去引领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为此,除了专业课程,他更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他经常鼓励他们:“趁着年轻,多想、多做、多付出才会有收获。”他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他以老大哥的热情关爱着学生们的成长,鼓励他们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报效祖国。目前,他已培养博士毕业生1名,硕士毕业生15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均已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他指导的研究生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他指导的两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到英国、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他主讲的《材料物理基础(双语)》获2016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2015年王乙潜先后获评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7年9月,他荣获山东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王乙潜指导学生做实验

关注民生建言献策成果显著

做科研时间紧、工作忙是毋庸赘言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王乙潜参政议政的热情。由于做科研占用了大多数时间,他常常利用深夜撰写提案;提案用语与专业论文用语相差很大,他就借鉴报纸、参考资料,虚心学习,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做科研一样,在他看来,积极参政议政也是在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为社会民生、三农问题发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王乙潜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几次到农村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发现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撰写了《农村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经逐级上报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重要批示。近年来,他撰写提案30余件,提交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初心。他撰写的《儿童用药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构建科学消防体制的建议》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撰写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等21篇建议被《中国侨联侨情专报》采用;撰写的《加快推动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保护立法》《多管齐下管住扶贫资金“高压线”》等被致公党中央《建言策》采纳。

王乙潜撰写提案

发挥优势海外交流日益频繁

作为一名英国归侨,王乙潜始终没忘自己的使命,通过学术交流,青岛大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大学或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了多名外国专家来青岛大学进行短期工作,为提升青岛大学的科研水平、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做出了贡献。在中外交流,尤其是中英交流方面,王乙潜做了不少工作。之前的工作经历让他和国外大学及研究所联系密切,他积极邀请国外专家前来青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且获批了多项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在提升青岛大学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通过和国外专家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国外专家对青岛的了解,在讲好青岛故事的同时,增加了青岛的海外知名度。2017年6月,王乙潜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英法引才团”,在英国和法国举行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乙潜和外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点。身为科学前沿的科研工作者,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王乙潜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成了王乙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科学的奥秘是无限的。”王乙潜说,搞科研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的意识和毅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最大的潜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既是王乙潜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王乙潜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