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从2013年开始,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亲自深入贫困地区访贫问苦,同农村贫困群众坐一起拉家常、问寒暖,亲眼看看他们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住的安全不安全。这既是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实践,也反映着党中央对打赢特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已经累计减贫达6600万人以上。2017年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最佳战绩。

但对照决胜目标,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而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最有可能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就必须出实招敢于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走访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正位于四川省大小凉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深度贫困地区,传达了要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像昭觉县这样因交通闭塞、语言不通而又缺乏教育而造成的贫困,就必须要帮助这些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在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各类教育经费要多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切实让扶贫政策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针对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精准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特别是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地区作为精准脱贫的重点工程,确保让深度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质量,必须要有过硬的作风。实现精准脱贫必须要坚持实打实干,把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各级党员干部要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对自身扶贫作风来一次自查,以好的作风促进脱贫攻坚,做到真扶贫、真脱贫。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让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用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让总书记牵挂的人过上好日子,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