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钢在公司检查产品

4月,是江城武汉樱花盛开的季节,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园内,回汉创业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尹钢正忙着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新产品的研发。

“从租房创业,到入住创业孵化器,去年,我创办的奥森迪科公司已成功实现新三板上市。”尹钢骄傲地说。自从回汉创业,他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好。

尹钢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前往深圳打拼,进入华为公司任职,5年时间从初出茅庐的本科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的创业合伙人傅法煜则是澳大利亚双学位毕业,曾在IBM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尹钢与同事交流

2011年底,两人各自顶着压力,放弃高薪职位,一个从海外一个从沿海城市回到武汉,自筹资金50万元组建了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回汉创业主要是看中武汉的创业环境,对这边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武汉的激光加工产业发展也非常好。”尹钢说,创业之初,正赶上武汉推进“青桐计划”,大力建设孵化器,促进大学生到孵化器创业。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驻了江岸区岱家山知识产权科创园大学生创业苗圃。园区为他们提供了1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和保姆式的专员服务。除了随时为他们提供免费创业咨询外,还帮助他们对接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甚至帮忙进行推介。

尹钢展示“黄鹤英才”入选证书

创业的几年间,傅法煜和尹钢先后获得了武汉市创业先锋、江岸区科技创新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资金等初创企业奖励。除了为他们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办公室从10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再到1000平方米。2015年10月,奥森迪科公司提前从孵化器毕业并进驻了岱家山科技企业加速器,办公场地一下子扩充到1300平方米,从此步入批量规模生产的高成长性瞪羚企业的行列。2017年10月31日,在公司创立的第六年,成功实现了新三板挂牌,正式踏入资本市场。

如今的奥森迪科,主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在逐步扩大,新产品和新应用还在不断推出,市场知名度还在不断提高。预计2018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万。

武汉“抢人”政策持续发力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

一年前,武汉市就将招才引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提出要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针对落户、安居、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多项新政,目标是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江城。

几年前,武汉还在为人才流失发愁。据武汉市人社局统计,2007年毕业生留汉比例尚有55.3%,此后就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已不足一半。而同年,广东和浙江高校的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坐拥89所高校,106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却从人才富矿,沦为向“北上广深”输出人才的的基地。

“大学毕业生是人才金字塔的基座,若干年后还会上升为塔尖,基座越大,潜力越大。”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表示,留下大学毕业生,既是人才战略,更是人口战略。

为此,武汉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实体运行的市招才局,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挂帅。

2017年,该市还出台了近乎“零门槛”的户籍新规,将本专科毕业生落户年龄由不满35岁放宽至不满40岁,而硕士、博士不受年龄限制,还取消择业期和就业创业限制条件。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需买房,凭毕业证就能落户。

很快,各区政务中心的户政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来汉落户的毕业生数量超出预期。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再度带来“落户井喷”,政策出台后,仅一个半月新增落户6万余人,占到全年总数的43%。

去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一年的2倍和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武汉打出留住人才“组合拳”

来了,还要留得住。2017年10月,武汉出台《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给出的最低年薪为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远高于该市175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

武汉发布的“汉九条”提出,每年建设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毕业生人才公寓,各区分别提供1000个以上免费创业工位等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人才公寓。还发布了“八折买房租房”的大学毕业生安居新政,提出未来5年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让更多留汉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或租到租赁房,并探索让应届毕业生提前1个月至两个月预约大学生租赁房,实现校园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目前,武汉市已筹集了11395套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总面积近57万平方米,首个大学生优惠购买项目也将推出。

除了积极争取大学毕业生留汉,武汉还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局,在全国首创“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推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汇聚各方资源支持武汉成长发展。

与此同时,武汉市还组织开展了20场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纷纷到高校宣讲推介武汉。这些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1.3万个,参与人次10万多,达成意向3.6万余人,为留汉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海归”来鄂寻求创业大舞台

3月9日,在湖北省军培大厦,以“师从千百专家、海归创业报国”为主题的2018年首场“创立方”大学生创业路演周会正热火朝天地举行。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湖北武汉正成为继“北上深广”之后的创业第五城。

优秀的海归们回国创业,在过去,他们的首选地要么是沿海发达地区,要么是首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中部的武汉从来都不是他们的首选。如今,武汉的交通枢纽优势正在逐步变成发展优势。短短一年的时间,武汉的人才政策不仅成为了各二三线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也为自己的发展赶超鼓足了干劲,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

“台北院子”改造前后对比图

位于武汉市台北路的老城区中,一个全新的潮流聚集地“台北院子”开门迎客。“台北院子”创始人、武汉嘉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娜女士就是一名海归创业者。

黎娜在新西兰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曾在香港和深圳从事相关工作八年。国家出台创业优惠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她和她的朋友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去哪里创业呢?她做了许多调查和研究。

“随着我到各个国家以及内地的各个城市去旅游去参观,我觉得武汉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也应该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黎娜说,“最终选择武汉重要的一点也是因为武汉的‘351人才计划’‘黄鹤英才’等创业扶持政策吸引了我。”

“台北院子”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黎娜和她的小伙伴们共同的努力下,“台北院子”已聚集文化创意等企业45家,海外归国人才80多人,“台北院子”能成为“海龟”人员的创新创业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让我们觉得贴心的是政府为我们做了很多服务工作,他们会根据海归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在留学存档、就业落户、融资代办、住房安居、医疗优诊等诸方面开展服务,同时也积极组织留学人员开展联谊活动,为我们搭建了许多交流互动平台。”黎娜介绍。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注入,抓住人才得靠政策与环境。”黎娜说,去年武汉提出的“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等人才政策彰显了武汉的诚意,有望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让武汉成为了人才们的逐梦之地。

优良的政策是强心剂,良好的环境是前提,她建议,除了政策上加大力度以外,还应提升武汉硬环境与软环境实力,建立留学生创业园服务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挖掘吸引海外人才创业项目,让更多的人才愿意回归,愿意加入,愿意与城市共同成长。(郭婷婷  肖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