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路上,黄河河畔,有这样一支科研团队,将自己的热血洒在西北这片土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积极开展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化地域劣势为科研优势,为国家、为西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建平,是这支科研团队的核心力量,十多年前他毅然放弃在美国安逸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选择全职归来,将大半生的时光洒在了西北热土。倾尽心血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带回母校,用一流的科学理念、一流的世界眼光和一流战略思维实现了科研创新、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时带领出一支坚守在我国西北艰苦地区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立足西北 放眼全球进行人才培养

黄建平团队立足西北,放眼全球,通过实施西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扬学科优势,注重局校合作、军地合作、国际合作,秉承建设研究型学院的战略发展模式,行走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培养了一批能够坚守西北、开疆拓土、奉献国家的青年杰出人才。

黄建平教授在野外做试验

虽身处西北落后地区,在科研和生活条件上有着种种难关,但黄建平团队的教师们毅然迎难而上,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种高尚情操与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团队成员潜心科研,无私奉献,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我国西北落后地区形成了一支主要由青年学者组成的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立足国家需求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搞科研

黄建平团队在自身建设中,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的政策和方针,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锲而不舍、砥砺前行,立足国家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致力于开展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

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黄建平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黄建平却表示国家需求是他们永不言败、锐意进取的原动力,他说:“在国际社会中某些国家只顾自身利益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却一直在环境治理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我们的祖国是有担当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在气候变化方面,黄建平想要通过研究数据和结论来唤醒国际社会对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视。他提到,干旱半干旱区大多位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想要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气候变化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要让世界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所承担的更多的苦难。

黄建平团队成员艰苦建设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2017年11月15日,黄建平团队又在Reviews of Geophysics发表最新科研成果。黄建平的研究视野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扩展到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域,并且提出全球升温应控制在1.5℃以内,这一研究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黄建平解释道:“2℃是全球平均的一个增温阈值,但全球升温2℃,我们西部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就要升温4℃,很多的动植物就会死亡,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河流会干涸,但如果控制在1.5℃,我们则升温3℃,虽然只相差1℃,但很多动植物就不会惨遭灭绝,这是非常重要的1℃。”

他还介绍说:“气候环境的恶化会像癌症一样,由最初一小部分慢慢向外扩展,最终摧毁一个整体。全球湿润地区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面临危机。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必须一致行动,缓解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

开拓创新 发挥“一带一路”战略地位引领学院建设

在黄建平的办公桌上摆着四张特殊的照片,他介绍那是对他成长过程中有着关键影响的四位老师。从1978年考入大学时对大气科学一无所知,到1988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步步走上科研研究道路,黄建平对大气科学的热爱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他感慨道:“我特别要感谢在求学阶段的每一位恩师,包括北京大学杨大升教授、王绍武教授、谢义炳教授,以及我的博士生导师丑纪范院士,他们对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并激励我一定秉承恩师教诲,作无愧于时代的气象工作者。”

十几年来,黄建平和他的团队成绩斐然,但最让黄建平感到骄傲的是学院的人才培养。黄教授抓住国家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计划,每年大气学院都有一到两个名额,将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到世界各国最顶尖的团队中去学习。他们留学于不同的国家,在大气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小的分支专业进行学习。至今,已有30多人学成回国并留校,均已成为大气学院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主力,2017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一流学科,有力提升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引进人才,建立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波段拉曼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已经一步步实现在荒漠中的科研崛起。

黄建平团队不仅是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校训精神的诠释者,更是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黄大年式团队的呼应者。在他们示范带动和接续奋斗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