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疆,北纬43°。我是戎梦雅。”第一次见到戎梦雅是在一段她的采访视频里,谁都没想到这个长相和名字一样甜美的90后美女海归,竟然能将无人机“玩儿”得很溜。

从人力到无人机打药,让棉田尝尝鲜

20世纪90年代,电子生意炙手可热,在大部分人趁势想要做出一些建树的时候,戎梦雅的父母却放弃了“潮流”,放弃了城市生活,带着年幼的戎家兄妹从河南辗转来到了广袤的新疆哈密,投身到西部大开发中,开荒务农20年,开垦出4000多亩棉田。

在炎热干燥的新疆,学生们的暑假能长达两个月,那时候的戎梦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场度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七八月份打药高峰期的时候,爸爸妈妈早上要去一个专门招工的地方请工人,并亲自把他们拉到地里去干活,到了晚上再开车把他们送回去。因为正是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要这样来回地跑,大家都很辛苦。”而到了十一月的棉花采摘季节,戎梦雅家里就更加热闹了,平均一名工人一天可以完成100-120公斤棉花的采摘量。4000亩的棉花地至少有上百吨的棉花量。所以整个棉花采摘期,家里至少要请百名工人采摘棉花,除却根据拾棉花数量计算的工钱外,还要负责管理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算下来,光人工成本这一项,戎梦雅家里每年就要支出上百万。

直到2015年陪父亲去乌鲁木齐参加一次农机博览会,戎梦雅在展会上看到了各种型号和类型的植保机。同时也是在那次展会上,她第一次了解到无人机植保,也由此萌发出用植保机代替人工作业的想法。“2016年初,家里人在一起讨论夏天招短工作业的成本,再一次产生了能不能用无人机打药的想法。”于是戎梦雅和家人又去其他地方考察了一些植保无人机和植保市场。因为有了父母的支持,戎梦雅觉得可以试试看,于是辗转到山东和江苏,她和哥哥终于带回了第一架无人机,自此也开始了自己的无人机植保事业。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对植保打药很陌生,她便从自己家的农场一点点实验,无人机的操作、药剂的配比、飞行的速度,戎梦雅和哥哥都进行了反复试验对比,后来逐渐总结出了用无人机打药的高效飞行模式和最佳药效方案。当然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第一年植保的时候,因为经常连轴转的通宵工作,戎梦雅不论是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非常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效率越来越高,渐渐地也就完全接受了这种工作状态。

不走“捷径”,只做最合适的选择

其实在去英国上大学之前,戎梦雅一直想学习的是金融或管理类的专业,原本的考量也是在毕业之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所以在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也选择了相关的专业。但令很多人诧异的是这位90后美女海归不仅没有按照原来大多数人眼中的“捷径”来行进,反而放弃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的优势,和父母当年一样留在新疆做起了“农民”。“刚毕业的时候,我很认真地考虑过是留在英国还是回国。想一想在国外的这四年,与父母相隔万里,也没怎么照顾到他们,而且以我自己的性格而言,还是更适合人情味浓郁的地方,所以几番思量下就选择回国了。”

回国以后,仍然还有很多选择题摆在戎梦雅的面前,是去大城市还是留在新疆?是要发挥所学专业优势还是寻找新的机遇?“在事业选择上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方面,考虑清楚自己所选择的这个工作是否是自己真正想去做并且要持续发展的;另一方面,考虑清楚自己以后是希望安于现状还是接受挑战,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未来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她坦言其实自己也想过去一线大城市,然而大城市虽然条件好,却很难有自己主动选择的权利,新疆虽然大环境一般,但有更多的机会能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技植保,在高效中发展

无人机植保不仅效率远胜传统拖拉机,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拖拉机一天的工作量,及早止住虫害,减少损耗,且还能在药效更好的夜间进行作业。新疆的水资源尤其匮乏,哈密人均水资源量更是只有全疆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用无人机打药,只需要用掉原来水量的五分之一。很多人有疑问:水用得少了,是不是代表药效就相应减弱了。事实上,同样的用药量,溶剂少了,浓度就会变高,药效反而会增强。

虽然在价格上无人机植保是拖拉机植保的两倍,但考虑到效率的提升和水资源的节约,其实植保费用并不算高。无人机植保的效果立竿见影,很快被当地棉农认可,慕名而来请戎梦雅兄妹进行植保作业的人越来越多,2016年年底,戎梦雅和哥哥在哈密周边地区作业7万多亩,赚回了4台无人机和1台皮卡车的成本。去年,她的植保队伍继续扩大,他们聘请了专业的飞手,又添置了2架无人机。现在的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年几个月的植保期,而是将业务扩张到无人机销售、飞手人才培训和植保等方面。

“对于植保业来说,整个植保行业才刚发展了两三年,接下来的几年也是整个行业快速的扩张期。”新疆的经济作物和农作物面积很大,但是科技化植保的规模比例很小,所以戎梦雅认为无人机植保在当地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而植保无人机是农业产业服务链中的一环,串联着农药和农作物。“所以如何高效且高质量的植保服务是我们植保团队和植保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棉田“精灵”,在西北田间放飞理想

戎梦雅从事的事业对于新疆的农业发展极富意义,手持无人机走在田间的她美丽大方,却又让人看到骨子里的独立与坚强,而这些美好品格的形成,家庭成长的大环境占了一半的影响。“因为父母从事农业,所以我对这个行业并不陌生,从小在农场里务农的经历,对自我独立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锻炼了我比较吃苦耐劳的性格。”

在国外的四年,不仅让戎梦雅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也让她对欧洲的机械化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国之后发现在农业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她可以开拓的版块。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仍然对西北地区存在着一些误解,留学归国人员更是不愿意去那边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戎梦雅认为“亲身体会是解除误解的最好方法,欢迎更多有知识有才华的学子来西北发展。如果想要寻求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权,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都是不错的发展区域。它的容错率、可发展空间以及可塑性都会更高。自我价值未必一定是在大城市才能得以体现,西北地区有更多机会能让一个人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实现理想。而且,现在已经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时代,接收信息的地理限制已经越来越小,所有的前沿科技咨询也依然能同时间获得。”

白T恤、牛仔裤加高马尾,在田间作业的戎梦雅穿着简单、打扮随性,但在一片雪白的棉田中,她更像一只精灵,乘着无人机的翅膀,为哈密、为新疆、为西北洒下一拨又一拨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