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器人、智能阅卷系统、发音评测技术、3D全息智慧教室系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与教育深度融合,走进学校课堂。而在人工智能发力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创业公司也走向了“AI+教育”的风口。

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5月11日至13日,欧美同学会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大会在成都召开。在12日举行的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为主题的智慧时代产业分论坛上,来自教育和智能领域的专家及业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安博教育集团创始人黄劲认为,智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破时空界限,均衡优质资源,服务于个性化需求。“比如3D全息智慧教室系统,它可以把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投放到教室前面,”她举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二三本院校的学生也能听到大师讲课。”

好未来AI Lab负责人杨松帆认为,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享受更公平、更完善的教育资源。“科技要提供4项内容,第一,优质的教学内容;第二,更有效的教学体验;第三,更科学的评测体系;第四,更公平的教育资源。”他说。

“松鼠AI”是由乂学教育开发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引擎,也就是智适应教学机器人。首先,人工智能把知识点进行细分,然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推断+知识追踪”的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学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人工智能,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极大的缩减,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把效果和效率做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个性化学习的一个优势。”英语流利说负责人林晖如是说。

同样,人工智能或也能够解决传统教育中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借助科技手段减少教师的重复工作,从而支持其教学转化。传统的教育时代,老师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内容的传授,但在未来,老师在AI的赋能下,或许可以更加注重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教育,其实是知识,而知识的掌握完全有可能由人工智能来代替,”黄劲博士说。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物联的引擎来捕捉学生的行为,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但最重要的、也是机器永远不能代替的,就是一颗教育的心。教育植根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