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5月18日,在欧美同学会第三期全国青年骨干培训班的“学员论坛”上,班长王胜地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坚持社会动员、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群众主体等珍贵经验。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日前,欧美同学会第三期全国青年骨干培训班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青年学长代表们汇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共谱美好蓝图,“脱贫攻坚”成为高频热词。在学员论坛中,“爸爸的选择”创始人王胜地学长以“聚心聚力,精准扶贫”为主题向在座学长进行精彩分享。

王胜地指出,贫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发展难题。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必须理性地承认,贫富分化是发展不均衡的表现。精准扶贫,就是在处理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建立起的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难题如何解答?精准扶贫如何实现?王胜地从“思想扶贫”“产业扶贫”“异地就业扶贫”“创业贷款扶贫”“一对一扶贫”等角度进行阐述。

扶贫先扶智凝聚思想的力量

王胜地表示,扶贫先扶智,比如,在基础教育扶贫中,要努力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让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在职业培训扶贫中,要让受教育对象掌握一技之长,有更好的出路和收入。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个家庭成员掌握一门技术,极有希望实现脱贫并迈向小康;在当地企业家培训中,要让当地企业家接受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发展理念,解决当地企业发展的管理问题、瓶颈问题、创新问题,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在官员理念培训中,要让官员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扶贫要创新也要因地制宜

王胜地建议,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让优势产业成为地区产业,让优势产业成为世界产业”。他表示,绿水青山可以长出纯天然无污染的农业,农业深加工可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绿水青山中也可以走出旅游业,旅游业的上下延伸则可以带动当地服务业和轻工业的拓展。

在异地就业扶贫方面,对于当地不能解决的劳动力资源及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和不平衡的问题,王胜地认为,可以通过就业转移的方式消化劳动力,还可以通过月嫂培训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和流动,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人才对于企业是没有地域区别的,企业自身在消化劳动力提升内在软实力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使贫困人群异地实现脱贫向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进入“啃硬骨头期”精准扶贫更要众志成城

王胜地说,创业贷款扶贫要给予创业指导和培训,向贫困创业者提供创业的本金和扎实拼搏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在创业中解决贫困的问题,进而实现富裕,“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当下,扶贫进入“啃硬骨头”冲刺期,面对减贫难度的越来越大,王胜地表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比如,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因人因地制宜,提供“一对一”,企业对乡村或家庭的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做到精准扶持对象、措施到户。“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精准扶贫就是众志成城,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和责任,凝聚全国上下和各级各界的力量,促使落后地区争取早日跟其他发达地区一道共同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愿我辈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王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