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诚:艾问传媒创始人,财经双语主持人,艾问小红裙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本科,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硕士,哈佛大学经济政策硕士,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影视表演研修。

2018年2月28日,艾问传媒创始人艾诚现身在首尔举办的全球青年领袖论坛(MBN Y FORUM),作为此次峰会唯一受邀的中国代表,艾诚以一场《媒体人的未来使命》,首度剖析科技、金融和媒体的跨界融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媒体人对行业的远瞻性和对世界格局的使命感。在面对科技和金融都已开始入侵和瓦解传统媒体行业时,艾诚做出了与大部分媒体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大胆地喊出了:“The best way to conquer your fear is to embrace it!”(如何面对未来变化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抱变化本身!)她掷地有声的未来宣言,一如既往地引起了全场青年代表的鼓掌致敬和支持。

这一刻她心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使命感!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人,深感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代,是所有中国青年人的黄金时代。然而在享受国家给予的尊严和地位的同时,更应该为这份来之不易的尊严做些什么,这是青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使命”是在与艾诚对话中,她提到最多的两个词之一,另一个则是“大爱”。

工作是一种呼吸,而创业则是信仰

3月2日,刚从韩国赶回来的艾诚,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国内的工作中。尽管是元宵佳节,又经过了一整天的会议,晚上还要接受《留学生》杂志的采访,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对于她而言,已然是常态。

“我想没有人会享受每天只有3、4个小时睡眠的这种状态吧?”艾诚笑称,“但我也不痛苦。”对于这种状态,她有自己的定位,不把所作的一切当成工作,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高强度的事。对她而言一切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你每天重复呼吸这个动作无数次,你会觉得累吗?”她反问道,“不呼吸才会窒息。”

在艾问人物创新创富,对话过那么多不同行业顶级大佬后,艾诚坦白自己与那些访谈过的对象越来越像了,感恩于那些对话后得到的沉淀,她将一切都写入了自己的书中,希望能给年轻创业者、投资者更多的启发。

在她的世界里,创业就是一种信仰。但仅靠信仰是无以为继的,还必须得有规矩,这些规矩就好比是喧嚣过后留下的寂静,是事实、是常识。然而,有了常识仍然不够,因为竞争摆在那里,市场永远在变化,所以必须去思考如何不死。不死的法则或许是虚无的,但只需记得在生活给你重击的时候,学会向死求生。

艾诚称呼她镜头下的受访者为“game changer”,是“离经叛道”“格格不入”的一群人。她特别喜欢用杰克·凯鲁雅克的一首诗,来向这些“先锋们”致敬“致敬那些离经叛道者,那些格格不入的反叛分子,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从不墨守成规,你尽可以支持或者反对他们,可以赞美或者中伤她们,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局面,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虽然有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世界。”能与当代中国这些足够改变河流方向的人对话,是她身为媒体人的责任与荣耀。”

未来绝不会因为恐惧而停止到来

科幻电影中那些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取代人类的未来,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在科技和资本的双重夹击下,很多人对未来都抱着悲观的看法,但艾诚不这么认为,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的,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抱恐惧。“每一个弱点都代表着一个投资的机会。”

在别人还在担忧的时候,艾诚已经开始主动接触中国的一些顶级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公司,尝试与他们共同开发一个Gloria机器人。“等有一天这个机器人学会了模仿我的声音,我的风格,和我的思考过程,我就只需要坐在那按照既定的算法‘训练’它就好了。如果科技可以让我现在做的工作自动化,失业我也乐意!我期待这一天的来临。”艾诚认为如果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就是拥抱这个趋势,即使最后成为了“牺牲品”,也没有什么可悲的。就好比马车最终被汽车所取代,但我们无需为那匹马感到悲伤,它自有其生存的意义,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总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拥抱生活,这或许便是她永远充满活力的源泉。

同时艾诚指出,身处这个时代,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不应该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变得跟机器一样思考。现在,人和机器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机器会做正确的事,人可能会做正确的事,也可能会做不正确但是仁慈的事。当人在正确和仁慈之间,必须只做一个选择时,人是有可能选择仁慈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也是我们最宝贵的那部分。

让数据有伦理,让技术有温度

“我不知道我究竟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我的追求是让理想更理想,让现实更现实。”她会对未来做最好的假设,对现实做最坏的打算。

在访谈上百位顶级创投者、出品上百期顶级人物时,艾诚必须保持清醒且理性的商业逻辑,从商业本质中提炼出商业判断。这样的理性让她心底的大爱无处释放,于是“小红裙”公益计划应时而生。

为了在男人主导的商业世界中赢得一席话语权,艾诚披上了红色的战袍,被吴晓波亲切地称为财经论坛“一点红”,小红裙成为了她的标志。再后来,艾诚突然发现自己既然醒目地站在了那个位置上,就应当承担起更多的使命,而她的使命就是竭力给妇女儿童提供帮助,给所有的公益事业提供无偿的帮助。让小红裙不再只是一条裙子,更是一种精神,“醒目而活,使命而生,这也成为她在全球所呼吁的新女性精神。

2018年1月29日,因为“小红裙”公益计划,艾诚再一次成为中国公益大使,谈到两次获得这个称号,艾诚谦虚地表示,自己做的还很少,对于得奖很诧异。最初的时候,艾诚从来未曾想过会从“小红裙”公益计划中得到什么,最后却发现自己收获了满满的爱。

哈佛没有侥幸

“常维新”,是北大留给艾诚的第一印象。“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则成为了日后鼓励她勇敢奋斗的座右铭,这句话源自一次采访时,北大时任副校长海文对她的教诲:“不管你从哪里来,经过北大后要到哪里去,永远都要记得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那一刻,艾诚感受到了北大对其学生的要求,它期望你是卓越的,永远都应该越来越好,需要在踏实做事的时候永远保持着仰望星空的高度。

而哈佛是没有校训的,只有一个简单的单词“Veritas”,拉丁语真理的意思。哈佛不会简单地告诉学生何为“真理”,它鼓励每个人去探寻生命中属于自己的真理,它肯定每一个灵魂的独立、开放和自由。

能够前往世界级一流学府学习,当时的艾诚心中多少存有一些侥幸。开学第一天院长对新生的演讲中,第一句话就是:“哈佛从来不会在招生上,犯一次错误,你们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听到这句话的艾诚,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自信心,那是被肯定的感觉,在哈佛没有侥幸,而这个“没有侥幸”贯穿了艾诚在哈佛的整个学习时光。

第一次上课,踩着铃声来到教室的艾诚正暗自侥幸没有迟到。哪知道还没坐稳,就收到了助教的邮件,邮件里处处体现了助教诚挚的关怀,却又不忘提醒艾诚,别忘了课堂的规矩,艾诚从里面学到了什么叫原则。

在留学哈佛之前,艾诚一直学习的是新闻传播学科,对于经济政策一无所知,来到哈佛肯尼迪对她而言,就好像是从0开始。在哈佛的两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哈佛商学院学管理,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麻省理工金融学院学金融,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学统计、演讲、谈判、政策等等。别人一个学期修4门课,她修7门课,除了疯狂,找不到任何词可以形容当时的艾诚。

拼尽全力,只是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拥有健全的认知结构,去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这就是艾诚。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最大的差别就来自认知的不同。北大也好,哈佛也罢,都不过给予一个提升认知的机会。既然被艾诚抓住了,她的使命感让她不能去辜负这个本可能属于其他任何人的机会。

从1.0到3.0,她的人生公式

选择是人一生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选择组成了我们的人生。艾诚认为人之所以会纠结,归根结底还是患得患失在作祟。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没有完美的选择,选择了即意味着失去。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每个人做人原则的沉淀。“如果让我给出建议:第一,不要做完美主义者;第二,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而不是毫无坏处;第三,不要等待更好的出现,永远都会有更好的,也可能更好的永远都不会出现。”

关于迷茫、选择、未来……,艾诚有一个自己的人生公式。在她的公式里,人生分为三个版本:

人生1.0版本,你做什么?也就是思索“小我”的价值;

人生2.0版本,你能干什么?这不再是单纯的一己私欲,更多的是对别人的价值;

人生3.0版本,你被需要干什么?从对别人的价值上升到了,给社会创造的价值。

在艾问记录过1000多位人物后,艾诚认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未来人物,就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被需要的。而她创办艾问人物创新创富,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目的。还在上大学时候的她,曾以为已经有人把财经媒体做的很好很专业了,但事实上是没有什么人干这个事。既然没有人干,而时代又需要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声音为中国正在腾飞的经济发声,艾诚感到义不容辞。同时她也建议广大留学生不要为了竞争和重复而活,要为了创新和填补空白而活,做自己想做,能做且被需要的事情!

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关于梦想,艾诚有一个很酷的理论。广大留学生们要敢于dream big,如果要有梦想,那就许自己一个最大的梦,一个实现不了的梦。设定完这个超级梦想后,从今天开始,每一天都朝着梦想往前走一点,每天都走一点,直到你把这个梦想实现了,然后潇洒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4年前,给刚回国的自己一个建议,艾诚说“很简单,就四个字‘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人生将少走很多弯路。留学生们,回国的时候,往往比普通学生多了一份骄傲。我们可以骄傲,但骄傲的前提是创造了对社会有益的价值,而不仅仅来自于一份自我感觉的与众不同。

无论是出国留学的第一天,还是留学归来的第一天,永远保持从0到1的心态,这样一种从0到1的敬畏之心,才能使得我们和这个时代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