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网刊文,介绍90后华人平面设计师吴清予在美国学习、生活,奋斗的日子,她认为商业平面设计也可以像艺术一样产生影响。

全文摘编如下:

吴清予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美国艺术名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简称VCU)和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2017年毕业后来到纽约工作。这个把蚂蚁图像穿到身上,创作时天马行空,做出无厘头作品的女孩,恰恰体现了美国艺术教育推崇的创新精神,她认为商业平面设计也可以像艺术一样产生影响。

美国学校看重创意与个性

我籍贯湖南长沙,我妈妈做跟时尚有关的生意——服装、陶瓷、珠宝,她很喜欢尝试,我从小到大受到我妈妈的影响。我爸爸学园林和城市设计,我小时候学过素描,在中国参加过艺考。我的文化课中等偏上,我妈要我考美院,在中国美院很难考,我偏好设计,想去欧洲或美国读书。当时我有个学姐在VCU学时尚,我看到这所学校艺术类专业排名很高,在美国排前三名,就去了这个学校。

2011年我来到美国,进入VCU读大学本科。申请学校需要托福成绩,还要提交作品集portfolio,任何艺术类专业都要提交作品集。我不觉得申请入学难,很多人很紧张,花2-3万人民币请中介准备申请材料,中介给你做整套培训和申请,现在中介费有的高达10万元。

申请艺术类专业,首先你要有一点绘画基础,美国很多学校不看重技术。在国外,你画得不那么好没关系,学校更看重你的创意、想法、是否敢于表达自己。

我们学校一个年级有1000人,第二年申请专业,你把作品整理成一个CD,学校审阅你第一年做的东西,然后每人拿到一个信封,告诉你被哪个专业录取。有些专业申请的人比较多,所以有些人无法去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我申请平面设计被录取了,这个专业总共有50人,分3个班。大二学习摄影、字体、排版、印刷、视频。

在美国,老师很鼓励你的想法,挖掘你的想象力,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几乎没什么不能做的。国内更注重技术与基本功。国外更看重打开你的思维,会去挖掘你的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更多的是你如何想,而不是如何做。国内的艺术教育很庞大,但很空。在这里,即使一个小小的设计,都会很严谨,不太在乎最后的成品,不会评判你画画多好或多差。

我画了很多蚂蚁穿到身上

我们一个学期有5个作业,学习整个设计过程,还有合作精神。大三时我做过一个项目,老师给的题目是A to Z,可以是从开始到结束,也可以是字母从A到Z,你可以做任何东西,最后的成品是一件服装,只要能穿的都可以。

我当时写了几首诗,我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蚂蚁,蚂蚁是微观的东西,我想到了从微观到宏观,我画了很多蚂蚁,把蚂蚁印到一块布上,我想把蚂蚁穿到身上。然后我用丝网印刷把蚂蚁印到布上,再加上时尚设计,最后做了一件像披风的东西,也可以做围巾。接着我要记录我的作品,这是关于如何呈现作品,我做了一个日本的折叠式册子。

从写诗、画画、印刷、拍照片、做成折叠册子,最后较色,整个过程都自己做,所有东西好像都不理解,有点无厘头。

我画了不同动作的蚂蚁,蚂蚁是非常不起眼的东西,蚂蚁的英文是A开头,通过画很多蚂蚁,你把东西放大,对我来说,从A到Z就是把小的东西放大,这是我的理解。

老师不局限你的思维,服装不局限于衣服,任何可以穿的东西都可以。这个作品很抽象,不像做菜单那么具体。最后每个人交上去的作品都不一样:有不能穿的弯的手套、一把伞、连体T恤。

很多人以为在美国读书很轻松,其实不是,这边很辛苦,人生地不熟,班里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亚洲学生很少。

我在VCU读了4年平面设计,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读研究生。我选择了密芝根州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这个学校很小,只有10个专业,每年招的研究生只有150人,艺术类专业很有名。

纽约设计行业竞争激烈

纽约的学校很商业、很快速,我们学校是悠闲的、艺术的。纽约的艺术学校以营利为主,学费很贵,一年约5万美元,比我的学校高一倍。

纽约的学校在国际知名度高,受国际学生青睐。我更喜欢安静,我考研时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也录取我,但我没来,我不想做商业。在纽约,你跟的导师,也许是大公司的设计总监,但我当时对商业的东西不太感兴趣。每个学校的风格不太一样,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一样。

毕业后找工作,要进入设计的圈子很难。我们学校比较实验性,人家觉得,你的东西太实验了,太艺术了,你能不能做商业的东西?因为设计是功能艺术,与艺术不一样,艺术可以什么都不是,但设计要沟通,要带来商业价值。还有人际关系方面,我的校友很少在纽约,更多的在加州,纽约这边罗德岛艺术学院和SVA的校友很多。但我个人觉得,艺术也可以有功能,有解决问题的功能,艺术更潜移默化,设计更直白、更快速。

毕业后我来纽约找工作,我申请过Dropbox,它有一个品牌设计部门,第二轮面试后,他们对我有疑惑,我的作品没有太多商业的东西,最后没拿到offer。纽约的学校,在大三时会到设计公司实习,我一直在读书,没太多实习机会,对找工作不利。

我很鼓励在校学生去实习,去实践。实习是去观察,我去实习的时候,做一些扫描,发电子邮件,我没发现做这些事情有用,发现时已经太晚,所以不要眼高手低,我也有这个问题,观察生活也很重要,对设计也有启发。

最近有个猎头公司找到我,有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平面设计师,我可能会去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如果你有能力和关系网,做了一段时间你会跳出来自己干。

学我这个专业,一定要促进你自己,不是张扬,而是让别人了解你,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作品。我之前是非常内向的人,美国改变了我,让我变得自信,我的美国同学就很会展现自己,我受到他们的启发。

吴清予。(图片来源:美国侨报网)


吴清予。(图片来源:美国侨报网)

我不想复制潮流

品牌设计,小到名片,大到广告牌,都会用到平面设计。设计工作室通常不是很大,几十个人做很多项目,客户有Target、facebook、ice cream。例如,帮Target做所有东西,包括logo、地面导航、宣传、办活动等。

设计工作室也做不那么商业性的东西,例如给学校,建筑公司,时装公司做设计,这些项目没什么盈利,但可以发挥自己。一个设计团体里有做motion design、做平面(网站、纸媒、印刷品、宣传品、app广告、信封)、做策划、做文案的人,还有艺术总监指导你。这种工作很忙碌,也很有挑战性,在纽约做这种创意的东西很有效率。

你要做研究,呈现你的想法,说出你的灵感来源,所有东西都是结合调查与理论,你选择这个颜色有你的理由,会涉及到心理学。你选择的字体,为什么是现代的而不是经典的字体,都是有考虑的。

设计是在想大众喜欢什么,同时加入自己的品味。做项目时,80%满足客户的要求,剩下的才是自己发挥,所以你要跟客户博弈,把想法表达得很好。

我最近为我喜欢的中国摇滚乐队吹万做了一个黑胶唱片封面,采用的图像是艺术家李刚的装置作品,我和乐队及艺术家三人只在北京见了一面,我们谈作品的想法、音乐给人的感觉,然后我做了这个唱片封面。

时代变化太快,我感觉自己很快就要被淘汰。做设计是要引领潮流,你必须有高的眼界,你要跟得上潮流,知道大众现在喜欢什么,将来会喜欢什么。做创意的人要打开你自己。为了找创意,我会看书,去书店,去博物馆,看以前的设计书,所有东西都在循环,包括时尚,如果你去看以前很经典的东西,你现在会有不同的视角。我也去看以前的电影、听歌,创意是相通的。

我不会让自己被当下的潮流控制,因为我不想复制潮流,我要挑战潮流。我想我可以有能力做这些东西,但我要跳出来,做跟他们不一样的。我会回归到原始的东西,设计最怕跟潮流,你做创意时,要把你的个性放进去。比如70,80年代的设计,那时候刚用电脑,很多东西是用手做的,我觉得很珍贵,比较有创新,现在很容易复制。

平面设计不仅要解决问题,帮助沟通,还要营造美感,变成艺术品,给你的生活带来美感和启发。比如书的封面设计,是不是让你想拿起来看,我觉得平面设计像艺术一样,可以有impact,可以产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