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中国人对于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还相当陌生,如今,可以说没有工业设计师就没有我们时尚美好的生活。刘力丹,中国进入企业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从产品设计到德国知名品牌designaffairs中国区合伙人、小猴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力丹的故事诠释了工业设计师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路径。

刘力丹:留学德国学会工匠精神 “未来在中国”


图说:中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刘力丹

大学选择刚萌芽的工业设计

刘力丹从小就喜欢收集漂亮的瓶瓶罐罐,但读高中时还不懂什么叫工业设计。因为爸爸是画家,家里有很多艺术方面的书。有一次,她看了一本名叫《装饰》的杂志,开始对工业设计有了认知。

1994年高考时,刘力丹想选择工业设计这个在中国刚萌芽的新专业,尽管就业前景并不明朗,但父母还是全力支持她的决定。

进入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后,老师说设计可以改变世界,不是做个形态这么简单。“大学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宏大的命题, 建立了我最初的设计伦理观念:设计师需要很大的社会责任感。“宏大的命题包括非洲的孩子没有水喝怎么办,如何考虑能源的问题,消费品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环境,如何帮助弱势人群……”

1998年,刘力丹大学毕业了。可以说,她几乎是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进入企业的工业设计师。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公司招工业设计师,很多同学都转去了其他行业。但是,凭着“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的信念,刘力丹坚持到了最后,她成为深圳中兴通讯的一名设计师,那是少数在招工业设计师的公司。

在中兴通讯,刘力丹被“闲置”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领导跟我说,你那么闲,就做个纸盒子吧。他们做大机柜,给机柜包装运输的时候需要一个盒子。我想我终于有用了,就开始把所有的想法都往上堆 。”

刘力丹笑言 “当时倾尽了所有的力量想做得非常特别,但它只是个运输过程中的包装, 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很小的一个环节。设计师往往会把自己的任务放在聚光灯下,但有时它并不是主角。”在企业的工作让刘力丹感到设计只是产业链中一个环节,产品的背后有无数的技术支持和商业逻辑,产品可以是明星,但设计师不是。设计师应该是学会辨认什么是重点,设计应该是恰到好处而不是宣兵夺主的,“设计是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做最优化”。

2001年,刘力丹决定辞职去德国留学。20多岁的她,不想再花父母的钱,靠着工作时攒下的积蓄去了德国。

半年做一个瓶子学会工匠精神

初到德国,第一节语言课,刘力丹除了“再见”什么都没听懂,在国内学的德语完全不行。经过半年的努力,这位德语嗑嗑巴巴的中国女生进入了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开始了她的研究生课程。

在德国求学时,刘力丹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做瓶子。“一个瓶子要做半年时间,不用学其他东西,就做一个瓶子。我又回到了更小的命题里。”这时,刘力丹开始进入工厂车间,起初她不觉得可以做半年,但是结果真的做了半年。在这里她学到了“在很限制的命题当中有很多开放的可能性,有无限多要学的东西”。这半年时间,还让刘力丹领悟到细节是重要的,要做好一个产品,需要有非常极致的态度。

有一件事,让刘力丹印象深刻。她的同班同学,一个中国学生,当时大家的作业都做完了,大概花了8个月时间,画了一幅很细的图,这个中国同学的作业却没有被老师收下,只是因为德国老师说纸张要求不一样。“我当时觉得这个简直太‘作’了,花了那么长时间才画完的,但是老师要求必须重做。”这事儿让刘力丹明白了,设计必须要严谨,要遵循大家约定的规则。

刘力丹:留学德国学会工匠精神 “未来在中国”


图说:中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刘力丹

让德国人看到中国学生的勤奋认真

留学期间,刘力丹就职于德国麦迪隆(MEDION)设计中心。这是德国知名的电子公司。

刘力丹坚持不做实习,要求一份正式的设计师职位。因为她事先了解到这家公司在中国有代工厂,自己正好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优势。

在麦迪隆时,刘力丹让德国人看到了中国学生的勤奋与认真。

刘力丹是公司里少有的从不迟到的设计师,别人午休她还在工作,交给她的任务总能很快完成,严谨的德国上司也不由称赞她的高效。

刘力丹说:“我的薪酬不比其他德国学生低,我不想因为价格优势而获得工作,而是靠品质和实力,这也是我后来的经营理念。”这一干就是4年。

从德国埃森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时,刘力丹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去大公司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做一个小公司?

“当时德国有家公司叫designaffairs,原来的西门子设计中心,我很喜欢这家公司,我用的第一款手机就是西门子。当时我递交了自己的简历,但并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

那年,刘力丹在德国的机场看到一个大幅广告,广告上写着“未来在中国”。于是,她回来了。“回到同济大学拜访,觉得相隔五年,中国已经是另一个样子了”。完全没有任何犹豫。”

刘力丹回到中国,在同济大学任教,同时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意田设计(xlplusdesign),从两个人开始,做到六七个人的小工作室。

自创工作室受到德国同行青睐

2010年,曾经梦想的designaffairs突然给刘力丹打电话,称他们想在中国并购一家公司,带着一些方法和资源进行合并。“我当时和现在的合伙人Nico聊了一个下午,我们画了一张蓝图,我们可以一起做什么,我们说一定要和大产业合作,一定要做有影响力的事情。他说可以帮我,他给我画了一个大框架……3个小时之后,我们说可以签合同了。”整个过程,没有谈到钱,一个下午,谈好了。

刘力丹后来才知道,之所以自己受到青睐,因为只有她没有谈到钱。那一年,她的xlplusdesign与德国designaffairs正式合并。

从此,刘力丹进入了更大的设计命题。“比如,我们做了西门子2020年的未来交通策略,未来城市无缝连接的交通是什么样的,未来数字服务在里面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完整的用体验…”这所有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品牌、策略、技术,这些是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一代工业设计师成为知名专家

design affairs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探讨产品的意义,产品与人,人与人的交互方式,趋势和需求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何通过产品传递品牌价值,怎样优化创新管理流程……而未来5-8年, designaffairs 将面临更多的变化和挑战。刘力丹说:“我们90%的项目将会和IOT相关;我们80%的项目类型将是重新思考万物互联时代的用户体验,探索未知的产品类型;我们70%的项目将是设计人和机器的全新交互,探索多重感官的交互体验;我们60%的项目将是定义在大数据之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境,分析相关性和意义大于分析需求和解决问题;我们50%的项目将是在碎片化的消费人群和爆炸性增长中预测未来的服务 ;30%的我们目前的产品将会消失或被取代;20%的目前我们服务的企业将会消失……”

刘力丹带领的中国团队获得了超过45项国际大奖,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奖、IF 设计奖、美国芝加哥好设计奖等。她曾受邀担任德国IF概念设计竞赛评委以及德国IF(汉诺威)设计竞赛评委,今年又被提名为2018 BraunPrize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评委。

如今,刘力丹既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讲师、助理工程师,又是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教授,更是designaffairs 中国区合伙人,还自己创办了小猴科技。

刘力丹的脚步越来越快,命题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