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加拿大加达国际商务投资咨询公司总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午后,在清华大学一家创客咖啡厅,一位男士坐在明净的落地窗前,即使隔着玻璃依然能感觉得到他身上那种温和从容的气质。走进去一看原来他就是闫长明,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他看起来很年轻,目光里流露着成熟男人的自信和豁达。温文尔雅的他说起话来很是幽默,在说到动情之处,他不算太厚的镜框底下的眉毛会不自觉高高挑起,似乎是受够了镜框的压抑想要独当一面。

清华“理工男”开启留学路

显然在闫长明的身上,清华和理工男这两个定语与他不可分割。

作为清华人,他们身上最突出的特质就是有着极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精神,无数杰出的清华校友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动人篇章。而闫长明,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这从他人生的重大选择上看得出来,从事学术研究时他曾经立志做一个科学家为国家化工事业发展做贡献,但是当他出国之后发现中国正是需要国际化人才的时候,他又走上了上沟通中国和加拿大的合作之路,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对外交流中心-加达国际培训中心”,发起并主持“留学回国创业”、“民营企业走出去”、“留学创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等论坛,捐助设立了“清华大学校友-闫长明励学金”。

图片.png

闫长明受聘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导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授牌

作为一个理工男,他聪明沉稳,25岁的时候他就获得了“清华大学实验成果奖”,1991年还获得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清洁煤燃烧技术国家科技奖”。甚至他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到现在还会有人参考他的研究成果。1994-1997年间曾担任加拿大(渥太华)华人科技协会主席。除此之外,多年的工科学习为他的人生思维模式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他可以化繁为简,直抵问题本质。

1992年,正是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的那一年,闫长明受到鼓舞,决定放弃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出国去看看。为了顺利出国,闫长明特地报了一个托福补习班,这个补习班是北大一位老师自己偷偷开的,当时的名字是叫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经过几次补习之后,这位老师有一天把他叫了出去神情凝重地和他说,“我看,你今年要不然还是别申请出国了吧,申请也没戏。”但是闫长明并不服气,凭着在清华八年的刻苦学习他不相信自己走不出国门,于是回家就把之前的论文成果都整理好打包放到申请件里了。

结果闫长明的这一尝试没有白费,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提供的奖学金。能够得到国外教授的认可,当然都要得益于他在清华大学所打下的深厚的学术科研基础。这件事让当初不看好他的那位老师感到十分惊喜,日后还成为了他的好朋友,他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1994年,闫长明从加拿大学成回国之后去找俞敏洪叙旧。俞敏洪见到他回来了说,你回来太好了,能给我们的学生讲讲海外吗?我教他们托福、GRE、雅思都没问题,但是对于海外真实情况我都不太了解。热心肠的闫长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以想象,在那个没有普及互联网的年代里,这些最真实的海外生活体验对于埋头于枯燥语言学习的准留学生们来说是多么需要。在偌大的礼堂里,闫长明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的留学往事,具体到怎么租房子、怎么选课、如何获得更高的学分、如何写好简历等一系列真实体会,台下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也由最初的好奇转为满意到最后的期待。

成功不过是过程的附加物

闫长明的微信头像是一座写着“过程大厦”四个字的大厦照片,记者了解之后得知这座大厦原来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一座大厦,而它的前身正是闫长明出国之前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闫长明说,将它作为头像的原因是因为“过程”二字在他心里的分量很重。

学习化工的人可能对热力学、动力学都并不陌生,但是在闫长明看来却可以用来指导人生发展。

图片.png

闫长明与清华大学化工系系主任

“热力学,简而言之就是说一件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你的设想能不能实现,期待的结果是不是合理的,例如这杯100度的热水,在不改变外界条件的情况下,水温会慢慢降下来就是热力学原理,它决定了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动力学,还是这杯水,就是指如何采用更多的方法让水温降下来的速度变快,决定了一件事达到理想程度的速度有多快。”

闫长明用面前的水杯讲起了他对于十多年化工学习的深刻体会,化学原理竟然可以这样深入浅出,用来指导人生。

在闫长明看来,十多年的专业学习收获的除了学术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自己的人生思维模式。他说,一件事情从设想能不能干成到具体如何干成、用多快的速度、用哪些方法更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人生的万能公式,而输出的答案就是—过程。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不在于站的位置有多高,而在于向上攀登的过程,因为再大的成功也不过只是过程的附加物。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闫长明的另一个身份----欧美同学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说起这个职位,他的声音提高了几个度,整个人看起来都在发光一样。对于他来说,担任这个职位虽然会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带给他极大的成就感,是金钱远远无法衡量的快乐。

谈到最近几年的工作重点,闫长明感到很自豪,他说,最近几年,很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由社会工作委员会牵头在全国成立了21个海归创业学院,在国外有新加坡和硅谷两个分院,还相应设置了投资导师团、创业导师团、律师导师团来助力这群年轻的创业者们。

对于年轻创业者的选拔培养工作,闫长明说,他主要从两个维度去考虑:第一是广度,鼓励更多的海归回国创业,进行各种培训,包括法律、市场、融资等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土壤。第二是深度,挖掘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高精尖科技项目。

闫长明告诉记者,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也在主席台就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欧美同学会所给予的深厚期望让他印象深刻。“20世纪90年代倡导的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但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留学群体的期望增加了一个‘发挥作用’,对于留学人员群体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就更应该响应这个号召,各尽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贡献所长。”

图片.png

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捐赠仪式上,时任会长韩启德为闫长明颁发荣誉证书

刀削面带来的人生启示

刚去加拿大的时候,闫长明生活很拮据,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有条件的同学家里蹭饭吃。回忆起来那段日子,他用了“惨痛”这个词,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有种被人怜悯的感觉,他们也知道我的情况,天天请我去吃好吃的,时间长了我就觉得挺自卑的。“但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的家人给我寄了一把做刀削面专用的刀子。我后来就想他们肯定都没吃过刀削面,于是就计划,用刀削面挽回我的面子。”

有一天,他请了几个同学来自己家里吃饭,闫长明故意拖延了吃饭时间,等到看着同学们都饿得瘫在沙发上时,他这时才说,你们等着我给你们尝尝我家乡的特色刀削面。进厨房一阵大施拳脚之后,闫长明终于端出了热腾腾浇着厚厚汤汁的刀削面。回忆起来那个时刻,闫长明笑着说:“他们都快要把碗底舔干净了,连连夸我做得好吃,强烈要求我以后经常做给他们。”就这样闫长明成功的把刀削面的招牌打了出去,也用刀削面换得了更多的海鲜等美食,“刀削面外交”的成功也让他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更多好朋友。对此,闫长明深有感触的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和短板的地方,关键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学会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图片.png

闫长明与加拿大前总理哈珀会谈

1994年,作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的闫长明,跟随当时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率领的政府商务代表团访华,他发现国内形势非常好,可谓是商机无限。回到加拿大之后,闫长明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告诉导师说“我听说过加拿大的一句谚语,叫做刮风下雨的时候去读书,艳阳天的时候去工作。现在我觉得中国经济正属于艳阳天,请您允许我回国去闯荡几年,不行的话我再回来跟您读博士。”导师对他很是支持,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闫长明自从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就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因为他认为中国企业必由之路是一定要建立国际化的品牌。“2002年我和加拿大公司还有清华大学联合搞培训中心,可以说是那时候最早的总裁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工商联、企业家了解海外。”

闫长明还曾经成功帮助过北京著名的秀水街实现品牌国际化。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秀水街充斥着很多假货,1999年的时候闫长明带着秀水街的老板到了加拿大,当时这位老板很希望把商品卖到北美市场去。但是面对秀水街存在众多假货的现象,不作出改变根本无法实现跨国销售的目标。对此闫长明的应对之策是:先帮助那些企业在加拿大做成独资公司、合资公司,做品牌,做商标,做运营,再结合当地的市场进行加工,创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他的办法一经采纳就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秀水街的商品之后也竞相购买。

现在闫长明还将目标投向了研发中国核心技术的方向,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的号召。“现在我们继续和清华大学进行合作,重点是把高新科技的东西转化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利用国际化资源做精加工。”

优势互补这个词对于闫长明来说,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得力助手”。从1996年回国创业,创建加达国际商务投资咨询公司并任总裁至今,闫长明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国际视野,先后参与主持了“煤层气液化及境外上市”、“中国金矿海外上市”、“加拿大300万吨/年钾盐工程”等众多跨国能源资源投资运营项目。

小到一碗刀削面,大到价值上亿的跨国合作项目,闫长明将优势互补的要义真正用到了实处,这样一来既不用为短处而自卑,又可以用优雅的姿态取别人之长。

时代巨浪之下做一朵紧跟浪潮的浪花

1992年闫长明第一次到加拿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5年,这期间他一直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北京和温哥华之间充当着沟通合作的使者,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中国和加拿大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以切身体会和多年观察来看,闫长明认为中加两国之间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加之间的来往人流量更多了;第二,中国和加拿大社会各层次的了解更加深入,“温哥华那里的华人占了近50%,人数多到几乎改变了社会结构。” 第三,传统意义上的中加友好的关系现在已经变得更加具有互补性,中加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密切。

时间见证了中国每一步的跨越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以全新的姿态昂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对此闫长明深有感触,他说,在十七年前中国刚刚加入WTO,那时候中国经济体量还很小,只占世界经济的6%,还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可以说是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中国现在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看着窗外时不时路过的清华学子,他说,比起现在孩子们更优渥的生活学习条件,假使时光能够倒流,我还是更愿意见证那个中国从一穷二白到高楼大厦遍地起的发展初期。作为改革开放时代浪潮中的一份子,他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参与、见证祖国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现在越来越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我们留学人员作为参与者身处其中,是祖国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在这个浪潮中游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