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的建筑风格十分古朴

若说成都是座“泡”在茶里的城,老茶馆引鹤茶社就是遂宁人最后的“发呆之所”。这家茶楼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光绪时期,历经沧桑的老茶馆至今仍提供10元一杯的平价茶水。然而,百年老茶馆曾因历史原因歇业数十年,直至2011年留德归国的厨师童晓辉决定重拾老茶馆的招牌,放弃了大都市的锦绣前程,回到老家过上起早贪黑、烧水熬茶、与客人摆龙门阵、拉家常叙闲话的慢生活。前不久,这家老茶馆还参评了遂宁市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

百年老茶馆曾中断营业数十载

遂宁市城区中央商务区北辰街董家巷内,在一片喧嚣商业环境中隐藏着一处建筑风格别致,外形古朴,环境清幽的老茶馆引鹤茶社。老茶馆的建筑外观并不起眼,既无雕梁画栋也没有石狮霸气蹲坐于门前,门前只有一口颇有年岁的石磨和石缸,茶馆内部装修风格充满乡村田园气息。而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牌匾:“室雅何须大,茶香不在多”。

这家老茶馆的房屋很有讲究,其原址建筑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名门独孤氏后人在遂宁的家宅,最初兴建于1914年,如今老茶馆内还有一堵长约20米,高约10米的青砖石砌墙,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独孤氏的家宅与遂宁县衙仅一墙之隔。”该家老茶馆的店主童晓辉说,由于独孤氏的后人衰微,其家宅几经转手被童家人购得,虽然老宅已经历了多次翻修,但该栋建筑物的原貌未变化。

童晓辉的妻子名叫任晓琴。任晓琴说,自家茶馆所在位置早在民国初年已是生意火爆的茶馆街。家中长辈告诉她,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来自北方的难民和军队不断涌入四川,遂宁茶楼酒肆的生意兴隆,而他爷爷任友知也是在那时离家进入茶馆打工,学会了烧水、添茶和泡茶等本事。

1942年,任友知为躲避战乱,举家迁来遂宁县城居住,用积攒的钱买下了一家茶馆。同年,他邀文化名人为茶馆起名“引鹤”,店名源于明朝万历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与闲云野鹤倘佯于烟霞水石间”的名句。“我爷爷读书不多,但他欣赏读书人,常和知识分子交往。”1952年,任晓琴的父亲任春胜子承父业,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后,任春胜担任冰糕厂厂长,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城市环境改造行动中,老茶馆引鹤茶社被迫停业。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