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四合院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肯尼亚、罗马尼亚5个国家8所音乐专业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50多名外国师生。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各位学长和国际友人一起展开艺术交流,大家济济一堂,共赴欧美同学会合唱团与中国文化音乐研修院的交流会。

活动伊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东欧分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作为中国音乐文化暑期国际研修学院教学和艺术总监对到场的异国师生表示热烈欢迎。

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受邀致欢迎辞,欢迎远方的朋友和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各位学长来到欧美同学会这个百年之地,通过音乐进行交流和沟通。王丕君现场表示,在2018年底之前将成立欧美同学会海归艺术家委员会,以更好地组织海归艺术家展示各自才艺,同时促进海归艺术家开展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王丕君谈到自己也很喜欢音乐,还诙谐幽默地讲述自己有关音乐的趣事,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王丕君致欢迎辞

2018“用音乐理解中国”——中国音乐文化暑期国际研修学院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及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艺术中心”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肯尼亚、罗马尼亚5国的8所音乐专业院校及综合类大学,选派具有优秀音乐素质约50名外国师生,组成青年演奏家团队、指导专家团队和青年学者团队,在北京开展为期20天的中国音乐文化研修、考察和学术调研活动。以音乐为眼,深度体验、观察、了解中国悠久历史传统与当代创新发展。

以艺术为媒介开展文化交流——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师生们来到欧美同学会,与欧美同学会合唱团一道,共同体验、感受、欣赏多彩的中国文化。在交流会上,大家分别演奏和表演各种音乐节目,欢声笑语齐聚一堂。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音乐专业人士、业余爱好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当代中国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生活,感受异国文化的奇妙与美丽。欧美同学会会员工作部主任孙玲、欧美同学会合唱团团长、留苏分会副会长、秘书长贾梦秋一起参加活动。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教授、音乐中心主任Stela D. Ragulin表示:“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了,每一次来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的不同和变化,我太喜欢这种多元化和美好了,我也欣赏很多中国的音乐家,像郎朗、李云迪,中国的音乐家大多数都非常勤奋,他们好像一天要练26个小时。”

“学习中国文化,和不同文化的朋友一起交流是件非常奇妙的事,在加拿大是没有这样像欧美同学会这样的组织,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成员都是从外国留学工作回来,来自不同行业,可以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这真是令人羡慕的方式。”来自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学院音乐教授兼表演研究导师Dr. James K. Wright这样说道。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HarryL. Baechtel谈到:“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们通过音乐理解中国的一小部分,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知悉中国的方式。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成员们都很优秀,大家通过音乐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民间音乐。这类群体,对我在音乐上的帮助也是很多的。” Harry还介绍自己会在结业演出上尝试表演京剧。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Jonas表示:“感谢欧美同学会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民间的中国音乐,知道中国人的生活,这些所见所闻是在书本上绝对看不到的。其次,欧美同学会这样的组织是很棒的概念,拥有把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聚集起来的网络,像合唱团里的成员他们原本是科学家、工程师等,却能通过这样的组织聚在一起。”

Crispinus Wekulo是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合唱团指挥,他认为:“中国音乐是很奇妙的,它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和连绵不绝的连续性让我着迷,我通过音乐更好地理解中国。”

表演结束后,中外友人又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学术探讨,很多节目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和欣赏,欧美同学会合唱团成员王建国的《一杯美酒》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有的国际学生让王建国用拼音写下歌名,方便回去查询反复聆听。

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外友人通过音乐这一纽带增进彼此的了解,在交流碰撞中谋创新,在融通汇聚中创未来。这次五十多名国际友人走进欧美同学会,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极有意义的一次互动,也是国际艺术交流的一次创新。

未来,欧美同学会还会继续做好“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加强国际间不同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而推进中外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发展。即将在9月举行的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就是为民间外交做出的有力举措。

据悉,在7月29日晚上的“用音乐理解中国”闭幕汇报音乐会暨研修结业仪式上,外国师生们将以独奏、重奏等多种形式,精彩演绎多首中国传统、当代经典以及他们在20天研修的原创新作品,用音乐了解、理解和展示他们心中鲜活的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