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世界中联藏医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北京国际藏医学术研讨会召开。会上,参与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工作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白玛央珍向与会者讲述了《四部医典》走向世界的历程。

图为白玛央珍在会议上发言。摄影:孙健

    《四部医典》成书于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总结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经世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愈趋详细完整。其中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是集藏医药临床实践和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术权威工具书,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是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理论典籍。

  据白玛央珍介绍,《四部医典》在17世纪传入蒙古高原,并被蒙古、不丹、印度、尼泊尔、缅甸、俄罗斯部分地区所采用和学习。19世纪30年代开始,《四部医典》逐渐引起西方学者对藏医学研究的兴趣,先后被翻译成蒙、英、德、俄罗斯等多个文种。

图为复刻的药王山版《四部医典》 摄影:杨悦笙

  2002年3月,以“宇妥·云丹贡布八大秘诀手写本”为代表的藏医药学档案文献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5年4月,珍藏于门孜康的《四部医典》四种木刻版(分别为扎塘版,达旦版、药王山版、甘丹平措林版)和一部金汁手写本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7年4月,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咨询委员会推荐,《四部医典》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记忆亚太名录”的评选。

  谈到《四部医典》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记忆亚太名录”评选的申报过程,白玛央珍印象深刻。

  “4月28日,成立申报小组,开展申报工作。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收集翻阅国内外资料上百篇,撰写文本并修改20余次,并拍摄多张图片及申报视频10分钟,还用汉、藏、英三种文字进行申报材料准备。5月份,经过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申报专家对初稿进行论证,并修改补充完善后,通过了国家档案局领导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和审稿会,最终于5月23日形成正式申报初稿,并提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之后还邀请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5位专家进行申报文本和视频解说词的英文翻译校对,最终在6月22日完成英文版申报书和图片注释的终审校对。8月份,经国家档案局专家的三次审查,制作完成申报片。”时隔一年多,申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白玛央珍都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更承载我们的一种情怀。”

图为《四部医典》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中国代表展示证书。

  2018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韩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我国向大会提交了申报文本和专题介绍视频,并积极沟通,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法介绍藏医《四部医典》和我国政府保护发展藏医药事业的举措,让参会人员了解我国本次申报项目的内容及其文献价值,最终成功入选。“在当时申报的12个项目里,我们获得了最为热烈的掌声,最终我们不辱使命。”白玛央珍自豪地说道,“这标志着藏医药学及其所承载的藏文化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被世界广泛认同,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与尊重。是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后,我国又一传统医学典籍进入世界视野,这是藏医药国际化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式事件,为藏医药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也将激发藏医学界对《四部医典》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在新时代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为包括藏医药在内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创新了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多次强调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白玛央珍表示,将再接再厉,制定《四部医典》等藏医药文献抢救管理计划和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专门的善本精品库并推进藏医药档案文献数字化等相关工作,通过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进一步保护、利用和研究藏医药档案文献。(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