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生动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强大的人格力量,让人钦佩,让人感动。读罢全书,掩卷沉思,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地位是建立在多么坚实、多么深厚的根基之上,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信念更加坚定自觉。

追求真理的力量。习近平15岁来到陕北高原,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沉心向书本学习,“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虚心向群众学习,学习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迅速成为一名种田的“好把式”;耐心向实践学习,冒着车祸、血吸虫病的危险,入川把办沼气的成套技术带回延安,解决了当地缺煤缺柴的困难。今天,我们感悟青年习近平追求真理的力量,就要增强勤学善思的本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深入学习科学理论,尤其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要深入钻研业务知识,紧跟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做到心中有底气、手中有办法、脚底有路子。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既向专家、学者和能人学,又向广大群众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

笃挚情感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7年知青岁月中,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是青年习近平忠诚于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最好见证。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习近平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从内心深处建立起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感悟青年习近平笃挚情感的力量,就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热爱人民。爱党与爱民具有内在统一性。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锤炼意志的力量。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习近平曾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吗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当时,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到梁家河后迅速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经过“五关”的历练,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感悟青年习近平锤炼意志的力量,就要强化久久为功的定力,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要把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使足使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务实行动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陕北7年知青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他就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脚踏实地去做。今天,我们感悟青年习近平务实行动的力量,就要培养立说立行的担当。要在想干事上“扣扣子”,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干的事切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愿望。在愿干事上“担担子”,不管身处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哪个职位,都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在会干事上“钉钉子”,强化执行、一抓到底,不干则已、干则必成,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这片黄土地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人格力量,如河汉星辰,穿越时空而光芒长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恒、导之以行,必将有力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