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大学刚毕业的许杰到上海博物馆当馆长秘书。那一年,正好赶上上海博物馆组织特大中国古代文明展“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展览,这也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外国博物馆。
25年后,许杰出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他也成为第一位担任美国大型博物馆馆长的华人。许杰说,这是他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缘分。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坐落在旧金山市中心,正门朝西,与市政大厅相对,也面向着太平洋彼岸遥远的亚洲大陆。门厅的两只铜狮彰显着古代亚洲艺术的高雅与神韵。
如今,许杰在此担任馆长已经十年,在他的带领下,博物馆成为向美国观众展示亚洲尤其是中国艺术的窗口。
从馆长秘书到青铜器行家
许杰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对历史很感兴趣,他祖父是江苏一名私塾先生,家里一直具有喜爱古代历史的传统。
年少时的许杰,从来没想到过会与博物馆行业有什么交集,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他1983年自上海大学毕业后到了上海博物馆工作,担任馆长秘书。这为许杰日后进入博物馆界打开了一扇门。
上海博物馆素有中国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近水楼台先得月,许杰在这里找到了乐趣,这些丰富的藏品让许杰有了从事研究的机会。
许杰早年在上海博物馆工作照
俗话说,寒窗苦读十年,不如名师一点,许杰服务的馆长都是中国文博界的泰斗。其中,马承源馆长是中国当代文博界古代青铜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专家,他编写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不仅系统地从青铜器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铸造等多方面对中国青铜器的特性做出了总结,还独辟“青铜器鉴定”一节,对各类作伪手段详加说明。此书被牛津大学翻译出版后,影响极广。
许杰说,他服务最久的是马承源馆长,两人关系很好,工作之余总是给许杰指点迷津,正是在他“身上学到了做学问的风格和曲径”,这也是许杰选择将青铜器研究作为方向的原因。
许杰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七年,从一个对文物知之甚少的外行,成长为青铜器研究的行家里手,他经常被安排陪同来此参观的学者,有了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文物大量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中华悠久文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自然有不少外国学者到中国学习取经。
许杰得以到美国留学,就源于一个机会。在上海博物馆期间,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教授、青铜器专家贝格立到上海博物馆交流,馆方安排许杰做他的助手,而这也促成两人的师生缘分。
他主动给许杰写信,邀请许杰前往美国留学,“你愿意到我们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早期考古艺术专业的话,普林斯顿大学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
这个邀请得到马承源院长的支持。自20世纪50年代后的30年中,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中赢得了地位,成为一门受人尊重的学科。
许杰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中国古代艺术考古专业,师从贝格立教授。
许杰在回忆这段留学经历时说,虽然在语言和研究方法上有些许障碍,但得益于在上海博物馆的七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习非常顺利。
当时,世界考古学经历了几次范式变换,但这些新的理念与方法并没有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普林斯顿大学,许杰得到了系统的学术训练,“扩展了我的视野,我以前都是从中国的角度看到中国古代的历史,现在都是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历史,而且把世界其他古代的文明和中国的文明对比研究。我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普林斯顿取得的”。
涉足美国博物馆界 一步一个脚印
求学期间,许杰已在美国的博物馆界开始崭露头角,许杰申请到纽约大都会博物研究基金,到亚洲艺术部实习。因为这份工作历练以及在学校的优异表现,1996年底,许杰申请得到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一职,正式做了一名研究和策展人员。
此后,许杰在美国博物馆界越走越远,7年以后,他又被招募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担任亚洲艺术部主席。期间,他又兼管了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业务。
许杰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重器“小臣艅尊”
许杰在博物馆工作期间,仍致力于学术方面的研究,并赢得多个专业奖项:国际艺术奖“岛田奖(Shimada Prize for Outstanding Publication On Eastern Asian)(1997)、北美艺术图书馆协会乔治维顿纪念图书奖(George Wittenborn Memorial Book Award)(2002)、《Choice杂志》“杰出学术著作”奖(2006)等。这也为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2008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招馆长时,猎头就找到了许杰。
成立于1966年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亚洲文物收藏,尤其是中国青铜器、陶瓷和亚洲佛像雕塑。其丰富的馆藏源自于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收藏家和运动员、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达20年之久的芝加哥实业家艾维瑞·布伦戴奇,他当年慷慨捐赠了近八千件以中国艺术品为主的收藏给旧金山市,由此成立了亚洲艺术博物馆。
许杰在多个候选人中胜出,出任馆长,上任3个月以后,就面临了世界最险峻的一次金融危机,像其他许多博物馆和非营利机构一样,亚洲艺术博物馆也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打击。如何解决财务问题,是许杰面临的最大挑战。
许杰带领着员工,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而且使我们的经济状况变得比经济危机之前更好”。
许杰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兵马俑展
他还改变了博物馆的文化。博物馆作为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一般是把文物像是神庙里的祭品一样来崇敬,观众是带着敬畏的心态像走进神庙一样来瞻仰来欣赏古代的文物。许杰则力推文物文化入民间,使来自亚洲地区的文物能够进入旧金山社区民众的生活,乃至于进入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日常生活。他还将亚洲博物馆的免费日从星期二改为星期天。
许杰的工作获得外界高度评价,2015年,他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当选该院院士的亚裔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和全美最具声望的荣誉学会之一。1780年由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创立,自成立以来院士囊括了每一时代美国各界的“思想家与行动家”。当选为该院院士一直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
不遗余力推广中华文明
这些年来,许杰多次往返中美之间,参与学术会议,组织各种展览,不遗余力地在美国推广中华文明。
在许杰馆长的带领下,亚博在这十年中迎来了三场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中国文物特展,受到非常多观众的喜爱,也收获了业界认可。
2013年,正值迁址十周年,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特展《中国兵马俑:秦始皇时代的瑰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西岸,这123件展品来自陕西13个博物馆和考古研究单位,展览的精粹是10件真人等大的巨型兵马俑。
在推广这个展览中,许杰和他的团队也别出心裁,导演了一部兵马俑漫游记。许杰通过官网视频平台说,有个兵马俑在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路上掉队了,发动湾区民众帮助寻找。他们请了一个演员,打扮成兵马俑的样子在湾区漫游,掀起了一股兵马俑的热潮。这个创意还获得美国博物馆协会的市场推广奖。
许杰 资料图
经过多年的策划和谈判,2016年,正值亚洲艺术博物馆成立50周年时,特展《皇帝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成功争取到台北故宫的多样镇馆之宝赴美展出,包括玉文化经典“肉形石”。
2017年,亚博与南京博物院合作,举办了特展《王陵瑰宝:中国汉代考古新发现》。160余件近年出土的汉代珍贵文物第一次来到美国,充分体现出汉代贵族对自己身后世界的关注:精制的金缕玉衣,玉壁棺材,“无烟”缸灯,镀金银的青铜器皿,以及依然可以演奏的钟磬乐器。策展方面,亚博还将汉朝与当今中国这两个时代联系起来,通过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来产生古今对话,激发更多的思考。
在采访中,许杰谈到最多的就是关联,他总能将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亚洲文化和世界文化关联起来,创新着展览形式,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到访亚博馆的人。
从1983年至今,许杰已经在博物馆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他的挚爱,许杰说:“能够有机会在艺术博物界从事我的专业,我觉得这一生找了到自己非常合适的工作和追求。”
在他看来,未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亚洲已经在经济生活上成为美国文化、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文化艺术层面,亚洲艺术和文化并没有进入美国文化主流,这是他的挑战。
许杰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