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人工智能后,成本会不会升高”“产品的形态和目前的客户是什么”“市场细分到哪些领域”……面对7位投资人评委抛出的问题,台上的马宏宾发现,评委更关心技术先进性、产业落地和未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创业项目不接地气、与国内具体产业需求脱节曾经是海归创业的痛点。不过,现在“海归对国内市场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9月16日,在2018(第四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海创大赛”)决赛现场,评委李新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颜是浙江财通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有20年跨金融及产业的投资经历。他对这次入围决赛的项目的最大感受是,核心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很高。

在这场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海创大赛中,122个海归创业项目登台展示,31个项目晋级决赛,涉及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担任过3次海创大赛的评委,李新颜看过多个海创项目,过去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一些海创项目不是过于强调技术,就是过于强调论文,海创团队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政策更是了解不足,多是适合写论文而缺乏产业化前景的项目。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海归创业者,马宏宾也深有同感,“我国的论文不管从数量还是各项指标来讲,早已是世界第一了,但到底实际解决了多少问题呢?成果转化率是非常低的。”

他认为创业者“熟悉国家政策,清楚细分领域存在的技术短板和行业现状很重要”,“《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代表了国家的未来,对我们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郎靖也观察到,今年的海创大赛,先进制造、新能源和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创业者的关注度颇高。海创者之所以热衷这些科技新兴领域,正是看中了行业内蕴藏的发展空间、政策扶持优势和自己的技术优势。

在李新颜看来,由于海归学习在海外、创业在国内,人脉少,创业过程中对国内消费趋势、产业政策最新的变化和竞争格局的了解并不深刻。最近两年,一些创业团队提前回国,花了较多的时间和心思来调研市场,离市场更近了。

马宏宾是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个“工业大脑”,今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机器单元和工业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平台,主要适用于3C电子行业和食品医药行业。

成立产业化平台对马宏宾来说并不是拍脑袋的临时决定。为了拉近技术和产业的距离,马宏宾做过很多努力。多年来,他马不停蹄地奔波调研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工厂。每到一地高校讲课,去当地企业走一走、看一看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某企业一款名为“枣生核”的食品,给枣开缝往里塞核桃和花生这样最关键的环节,依然没能实现自动化;再如线缆的生产工艺也没能实现自动化,“你可能想象不到,工厂里每一道工序都是工人在做。”

即使是目前已经实现自动化的一些生产工艺,按照简单重复的固定轨迹,工人一旦把工件放偏,加工后,工件就会变废品。而工件、食品变形和不规则的情况更比比皆是,不确定性普遍存在。

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纸上谈兵”。通过长时间的一线调研后马宏宾了解到3C电子、食品药品、汽车汽配、新能源锂电池等众多细分行业都面临与此相似的技术痛点:“工业动作”没有对付柔性、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智能的体现。

“一个东西到底怎么回事你要深入一线调查和研究,了解实际痛点,才能找准方向。”马宏宾说。

“投资人评委更看重团队在创业项目相关领域是否有所积累,对所在行业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刻。”李新颜表示,除在核心技术方面一枝独秀外,商业模式是否创新,团队构建是否完整及所在的行业细分赛道上,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成长空间等都是此次大赛的考核点。

马宏宾的团队汇集了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机械、电器、商务等各领域的人才。对于搞学术和科研出身的他来说,在市场和管理方面并不是行家。但在他看来,手握高端技术,要想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把所有市场的事都推给完全擅长的人去做并不可取,“团队分工各尽其能很重要,亲身参与也很重要,要技术和市场双管齐下,否则技术很难落地。”

“我们把决赛项目放在实盘操作的情景之下来做评估,注重市场的反应,有些在核心技术或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存在缺陷的项目没能进前三。”李新颜说。

和投资人关注点同步的是,近两年国内创业门槛的增高。马宏宾发现,几年前创业者进行的更多的是模式创新,如共享单车等,技术含量并不高,而如今投资人、国家政策普遍关注硬科技,关注创业者的技术背景,未来更多的是技术创新。

这意味着创业者需要有更多积累,在核心技术上有更多的突破。“靠烧钱的方式进行的创业,未来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因为有相当多的技术难题,亟待用硬实力去解决,模式创新无法解决复杂的工业问题。”马宏宾说。

此外,有产业资源的项目会更受评委青睐。因获得行业中最大宠物连锁机构的投资,“新型宠物疫苗及诊断制品开发”项目很好地解决了从产品开发到推向市场后的营销问题,这一在产品市场化方面的优势,让该项目在此次决赛中斩获二等奖。

李新颜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在此次决赛中医疗健康项目夺得奖项的比例并不高。他分析,这与目前投资者在创新药投资领域的投资逻辑调整息息相关。

“我们更强调创业团队在创新药细分领域的能力而不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能力。”李新颜表示,创业团队在细分领域具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需做进一步的匹配,“如果做创新药开发,我们希望团队能在与医疗相关基础科学上有所突破,同时在较大的药企有较长时间的开发经验”。

李新颜建议,所有的创业者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些资源的积累,待外部市场时机成熟时,可进一步做市场化的创业。

据了解,本次大赛旨在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创业园区、投资机构、高等院校等多方作用,通过赛事与服务相结合,发现、选拔和扶持优质创业项目,帮助海归人才对接政策、资本、市场等各类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海创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

“大赛举办4届共吸引1667个海归创业团队参赛。在前3届90个入围决赛的项目中,已有50多个项目累计获得投资及各类支持超过15亿元。”郎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