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吴洪流获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成为完成万古霉素人工全合成的主要科学家之一。在美国工作期间,吴洪流担任了几家世界知名生物制药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或高级研究员,从事多种新药研发。

“回到中国来创业是一个契机。”吴洪流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新药研发环境逐年提升,2006年,在对中关村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等地的一番考察后,他决定将凯悦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中关村,从事抗癌药、糖尿病、心脏病新药的研制。

然而,新药研制有着巨额的资金投入、漫长的研发过程、临床试验成功率极低的风险。吴洪流表示,和其他产业相比,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化之路更加艰难,如果只看眼前利益很难产生奋斗热情,甚至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加上对当时国内发展情况、科研及商业环境缺乏了解,刚刚回国的吴洪流经历了受骗、合作方失信、新药审批受阻的连环打击。在海外生活了15年的他,还面临着人脉和资金不足等多重困境。

“可能是做科学的人比较单纯吧,需要历练。”吴洪流坦言,创业必然是一个坎坷的过程,在各个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唯有“坚持”二字才能激励团队不断前行。

“而且,企业初创期中关村管委会给了我们一些帮助,开了个好头。”吴洪流提到,中关村当时对落户的企业给予租金减免、帮助申报扶持基金等措施。参加园区组织的培训活动,跟各界企业家在一起学习,也让他逐渐打开了行业圈子。

在投资人的支持和数年来的不懈努力下,整个团队的技术实力凸显。2012年,凯悦宁公司成功开发出抗癌新药“恩妥宾”,采用多靶向治疗技术,成为市场上治疗肺癌药物中,药效好、毒副作用小、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的新药之一。

“如果说创新药开发攻坚是一座大山,那我们目前也只走过了几个小山头。”吴洪流期待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能够加强技术能力的创新,行业整体水平能得到更快提升,使更多百姓及时用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药。

吴洪流认为,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环境和创业环境在不断改善。他同时认为,海归人才应该和本土人才结合在一起共同成就与发展。在重实效的同时,建立公平、合理的培养、选拔、使用、评价人才的体系也非常重要。

“创业是一个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吴洪流说,要坚守信念,不断学习、提高、蜕变,掌握真才实学和过硬的本领,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