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采访照

为他人找饭碗这件事,智联招聘做了24年,与中国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同步。坐了8年掌门人位置的郭盛说,他们依然年轻。

随着新玩家不断入场,游戏规则改变,用郭盛的话来说,智联招聘作为“传统”的招聘网站“经常会经历失败,但每次都能从坑里面爬出来”,犹如一个武林高手,焦虑但乐观,不等对方出招,便开始自我挑战,不断创新,这是他眼里理想主义的锋芒,也是智联招聘的DNA。

郭盛-会议演讲照

在外人看来,郭盛8年前的选择对当时内忧外患的智联招聘来说是救场,对他个人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直到2014年智联招聘在纽交所上市,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但郭盛却说,上市带来的幸福感很短暂,他的目光放的很远,更关心在今日人才流动的大背景下智联招聘所能发挥的社会价值,“也许它能存活100年,也许能存活30年、50年,我觉得它会给中国社会带来非常亮丽的风景。”

学习美国规则

郭盛是90年代留学潮中的一员,他虽然大学本科学习的计算机和英语专业,有先天出国的优势,但他并不打算随大流。从上海交大毕业后,他和谭海音成为了麦肯锡最早在中国直接聘用的咨询顾问,后来谭海音创建了中国最早一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

据郭盛回忆,当时中国企业对咨询公司的认知几乎处于空白阶段,麦肯锡在中国的办公场所就是一间宾馆的房间,“什么都没有,你自己要去思考,你要打什么客户,他们需要什么,怎么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等等。”

郭盛-2017百强发布会演讲

在不断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对美国的经济、资本市场充满好奇,从而萌发了想要出国的想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掀起了全民经商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盛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肯定是要向最好的国家去学习,在这样的潮流中你个人要发展,肯定要知道一个纯粹的、自由的市场它是怎么竞争的。”

刚到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系时,带给郭盛最大冲击的并非美国的蓝天白云,而是美国学生的努力程度。

“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美国学生应该是比较懒惰、散漫的,但实际上在那里发现,其实这些学生非常刻苦,虽然也有party,但也有study hard。”他很快便意识到,如果想要在美国成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当出了校园,离开书本,真正面对美国社会,与市场和企业打交道时,中美市场截然不同的商业规则和文化,曾让郭盛一度感到有些不适应,他花了很长时间来学习、理解。

“譬如说竞争对手、竞争方式,美国是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对手达成共识,这与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另一重压力来自他所工作的地方麦肯锡。对于员工个人,公司内奉行的“up or out”的原则,竞争残酷,为了留下来郭盛必须拼尽全力。

同时,关于中国究竟需不需要麦肯锡,公司也形成了两派。

“有一些人认为其实中国不需要麦肯锡,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商业规则。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企业在不断的进化,岛上没有鞋子并不等于大家不想穿鞋子,有可能是发展阶段没有到,如果发展阶段到一定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样看似没有安全感的环境,却被郭盛一个理想主义者视为挑战,不断动脑子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方式。

他一路做到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的位置。但这不是终点,他选择继续折腾。

郭盛-2018甦盛典演讲

直面挑战

抱着“改变中国企业”的想法,在麦肯锡工作7年后,郭盛选择回国,“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中国的企业,能够让他们做的非常好,甚至于站到世界舞台上去。”

2010年,夏天,智联招聘向郭盛递出了橄榄枝。这家被视为中国互联网招聘“老大哥”的平台,因一系列问题导致持续业务低迷甚至亏损,公司处于一片内忧外患之中,急需一场革命。

外界对于这位新掌门的身份和经历议论纷纷,当时郭盛的履历表上除了麦肯锡这样耀眼的公司以外,便是他回国后的首站中外运空运股份发展公司,中国航空货运代理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从快递行业到互联网招聘,媒体用了“跨界”这样的标题来宣布郭盛的到来。

“其实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我到艺术领域那就是真正的跨界。”郭盛说。如今回头再看那段辛苦的时光,他认为与其是临危受命,不如说是“一个很值得回味的事情。”

上任后,郭盛作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精细化运营、企业发展方向转为更看重用户端求职者,从原来做人力资源服务商,变成做“职业发展平台”。所有变动都建立在清晰了解企业本质和明确的远景计划上。

“我经常跟人家打个比喻,每个企业都像一匹野马,它一定能够跑的很快,但也有破坏力,关键是你要了解马的个性,知道怎样去驯服它,所以我觉得了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带着自己很强的观点去强制改造它。”

四年后,智联招聘赴纽交所上市。但郭盛却在自己的微博里说,上市不是目的。他们要做的是别人拔不掉的“钉子”。

“一是我长期扎在这里,第二个是在某一个领域我扎的特别深,别人拔都拔不出来,第三个就是能够在社会、能够在整个的行业里面留下印子,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

当新玩家不断入场,传统招聘市场不断被瓜分的危急时刻,郭盛坦言说自己也焦虑,但“一边焦虑一边乐观”,“因为招聘这个行业它是进入门槛低、成功门槛高。”

他是员工眼里的文艺青年,也是工作狂,追究细节的人。他的办公室装修简洁,唯有一面白板最显眼,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产品分析的内容。

郭盛明白,他和所有员工都站在浪尖上,时刻在进行自我革新。

郭盛-肖像照

见证互联网发展

距离智联招聘所在的望京首开广场1公里的地方便是由三座充满未来感、不规则椭圆形建筑物组成的望京soho。大量互联网公司聚集在这里,被称为“下一个中国硅谷。”

创建于1994年的智联招聘,是望京拥有最长历史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的互联网元年,在那一年开启。谁也不曾想到,看不到摸不着的互联网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从“克隆”雅虎的张朝阳到写出了第一个免费邮箱系统的丁磊再到刚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马化腾,创业浪潮席卷而来。

从时间点来看,智联招聘比百度早出现了6年,比阿里巴巴也早了5年。可以说智联招聘的发展正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发展的缩影。

在郭盛看来,除了技术革新以外,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自信在不断提升,这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他清楚地记得,以前互联网公司每推出一个新产品,都要找到一个美国模式来对标,“一定要说我们是中国版的什么什么,后来就不是了,大家都理解中国是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改革开放创造了市场经济,能够让这些互联网公司有机会去颠覆一些老的企业。”

有人说,这是互联网公司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死亡名单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出现。

郭盛也在寻找智联招聘的支撑力。他认为是社会价值,要与时代连接得更紧密。他用了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一个工作是一个饭碗,一个饭碗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他们找到好工作就是智联招聘要做的事。

“我们能够让他找到更好的机会,他每换一次工作,不光是薪水涨了,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激情。”

他的目光投向了同样“一边焦虑一边乐观”的年轻人。在多所大学郭盛都担任着职业规划导师的职务。在他看来,今日中国人才面临着与社会、企业脱节,人才定义传统化,以及衡量标尺单一化等现状。

为了防止人才不流动、僵化,智联招聘与很多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帮助政府吸引人才,同时推出一系列柔性教育体系做补充教育,比如职业培训,助力人才增值。

“有社会价值的企业就能生存的很长远,”郭盛说,“我相信智联招聘未来能够存活很长时间,打破中国企业寿命短的一个现状吧。”

原标题:中国留学生的40年|郭盛:做别人拔不掉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