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简介

王俊峰,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全媒体平台携手上海东方网,联合全球多家机构、留学组织和华文媒体,跨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隆重推出“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大型专题报道,记录40年留学潮中40位中国留学生的命运与故事、奋斗与荣光。以海外学人的心路,见证中国崛起;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回望改革开放。今日刊发第十三期,王俊峰:为中国律师赢得国际尊重

1987年,北京,中国航天技术公司大楼,略显稚嫩的王俊峰坐在老同事身边,代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简称“中航技”),与德国公司就引进一项高新技术展开谈判。尽管只是做辅助性工作,王俊峰仍有些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法律谈判。

看着外国律师充满优越感的样子,从那时起,王俊峰就暗暗发誓,希望有一天能与外国的一流律师平起平坐。

王俊峰的座右铭

如今,作为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王俊峰打破了国际法律服务领域由外国律师垄断的局面,金杜也成为中国律师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掌门人”,在他的引领下,中国律师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王俊峰肖像照

01

从未想过要成为律师

1980年,王俊峰这个来自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一个小城的18岁小伙,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 那个时候,法律还属于冷门专业,王俊峰懵懵懂懂选择了法律,原因只是觉得它和社会、经济、政治联系会很紧密。

他从未想过要成为律师,甚至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律师。这与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按照一些律师学者的描述,“此前20年是一个没有律师制度的空白时期”。

“我们国家关于律师或者法律方面的这种小说也看不到,那个时候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类东西,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俊峰说。

直到改革开放后,《律师暂行条例》出台,律师行业迅速复苏,王俊峰才惊讶地看到,授课的法学老师居然到法院辩护。

尽管学了六年法律专业,但真正让他深入了解律师行业是在工作之后,当时已是法学硕士的他进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法律部做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不但要研究晦涩的涉外法律,接触的也都是国际谈判这样的高端案件。

1993年,司法部推动律师行业深化改革进程,首次提出允许和鼓励法律专业人士设立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也正是这一年,怀抱法治理想的王俊峰与贸促会的三名同事一起辞职下海,就在北京昆仑饭店的一个房间里,创建了金杜律师事务所。

金杜律师事务所

事务所成立了,门可罗雀。王俊峰和他的同事们靠每天打电话、发传真来扩大宣传,他们不放弃任何一单业务。渐渐地,事务所成长起来,他们终于不必为律所的生计担忧了。

不过,王俊峰始终没忘记,创办律所的初衷是希望推动中国在国际和涉外方面法律服务的发展。所以,金杜一直主要面对国际方面的、涉外领域的法律服务。“土生土长”的金杜团队虽然在经验和国际化上略逊一筹,但也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长处。凭借对中国政策法律法规的准确了解,金杜能够提供比外国人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建议,其优势也逐渐被客户所认可。

02

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到海外学习

王俊峰意识到,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到外国去考察和学习。

1994年,王俊峰赴荷兰的律师事务所做访问律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律师事务所的运作理念。两年后,他又走访了英国,期间也去过美国,同两地同行进行交流。

金杜律师事务所

事务所成立了,门可罗雀。王俊峰和他的同事们靠每天打电话、发传真来扩大宣传,他们不放弃任何一单业务。渐渐地,事务所成长起来,他们终于不必为律所的生计担忧了。

不过,王俊峰始终没忘记,创办律所的初衷是希望推动中国在国际和涉外方面法律服务的发展。所以,金杜一直主要面对国际方面的、涉外领域的法律服务。“土生土长”的金杜团队虽然在经验和国际化上略逊一筹,但也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长处。凭借对中国政策法律法规的准确了解,金杜能够提供比外国人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建议,其优势也逐渐被客户所认可。

王俊峰留学毕业照

王俊峰留学时期照片

1998年,他再次回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做了一段时间访问学者,这段经历给了他一个很强的印象——要回到校园里去学习、感受或充电。之后,他申请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但当他得知访问学者不必上课之后,便改变了主意。于是,36岁的他开始正式申请去美国留学。

次年,王俊峰正式展开“另类留学”生涯,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读书,并因业务和事务所管理的原因,连续多年往返于北京和旧金山之间。

辛苦之余,他还做出了一个“大动作”。

2001年,金杜在硅谷收购了一家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美国的第一家分所,这也是当地第一家中国律师事务所。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俊峰曾表示,这是时代的馈赠,与中国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比如在硅谷,出现了大量华人的高科技公司,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赴美投资。同时,美国人也迫切希望了解中国法律市场环境。而新成立的分所正是一座中美投资、密切往来的桥梁。

如今再回望这段往事,王俊峰承认这曾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就是中国人也可以在美国设办公室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分所尚不具备能力在美国打阵地战,“因为我们的主战场还在中国,美国需要我们慢慢培养。”

7年之后,纽约分所成立。但王俊峰的目标已与当时不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国际市场也对中国敞开了大门。但反垄断、反倾销的问题随之而来,王俊峰希望运用法律保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王俊峰坦言:“我从事法律服务到今天的一个使命就是希望让中国的律师事务所能跟他们(外国)平起平坐,我们应该有我们的尊严,应该相互尊重,但绝不要把任何一家国际一流的律师事务所当成不可逾越的目标,No!”

2008年金杜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法律顾问

王俊峰传递2008年奥运火炬

正是怀抱着这种不服输的决心,从2002年起,整整6年,金杜律师事务所作为北京奥组委唯一的中国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全部法律事务。

那是王俊峰所经历的最激烈的一次与外国同行的竞争。全球100多家律师事务所提交了项目建议书。但金杜凭借专业实力、团队优势最终胜出。

03

成就与中国法治建设密不可分

如今金杜传奇正在全球27个城市上演,从几个合伙人、十几名员工到今日的几千名员工,王俊峰直言,这与中国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密不可分。

工作中的王俊峰

“国家法治的进步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实现进步和突破,对于我们法律人来讲,推动国家的法治进步,既是期盼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他欣喜的看到,不断有年轻人加入到这个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辛苦行业里来。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中国搞现代化建设要有3个30万,即30万注册会计师、30万税务师、30万律师。2017年,中国律师人数首度突破30万大关。同时,“走出去”也成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主题。

“我觉得对法律服务行业来讲,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发展的机遇,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非常多,所以我们对律师事务所的海外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王俊峰说。

如今已很少单独接手案子的王俊峰把目光投向了培养年轻人。他已到知天命的年龄,童年有关文艺的梦想仍在,想静静读书好好写文章,但连任两届中华律师协会会长,让他自知不能偷懒,需要继续推动法律界发展。

他认为,年轻律师们需要思考的仍是最初那个困扰他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法律职业精神。

“当代律师的角色为什么比较尴尬,因为处在传统跟未来的冲突当中,既传统,又要突破传统,尽管社会上有一些妖魔化这个行业,律师永远都是被不同的角度去讽刺、挖苦、打击,但其实它是社会的一个基石。”

“我是幸运的,”王俊峰说,如今他的目光早已不局限于律师行业的发展,而是关注整个社会,“律师从来都是参与社会进步的一股很特殊的力量,中国在展示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在法治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这个挑战要更大,希望应该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