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郭东生: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颅底脑血管病显微外科病区主任兼光谷院区神经外科主任,《脑出血》杂志副主编,中国光谷出血性卒中论坛主席。

核心提示:我们每个人怎么也逃不过的一类人,人食五谷,患百病,他们和我们一样,但只因有一颗仁者之心,帮我们除忧解难,他们是人间的天使,是再生父母,是为探索人类生命奉献一生的人。

这个医生不太冷

还没见到郭东生时,就被他的一大串资料怔住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颅底脑血管病显微外科病区主任兼光谷院区神经外科主任,《脑出血》杂志副主编,中国光谷出血性卒中论坛主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英文SCI及中文论文近百篇;先后与众多国外动脉瘤顶级专家交流学习,完成包括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在内的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超过1300台。”便开始想象这是一位学究、一丝不苟的古板大夫。

初见郭东生,诧异他的年龄,在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摧残,年轻有为,好奇询问才得知竟然是70年代生人。心若年轻,岁月不老。郭医生在每天治病救人的忙碌中,已经悄悄流逝了20个春夏秋冬,他那颗医者仁心却依然年轻,仿佛这颗炙热的心就是为患者而生,让岁月也不忍欺,就那么挥一挥衣袖,不留痕迹。

摘取

脑科学的明珠

郭东生出身在医生世家,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从医,而且要探究医学领域最难的领域,脑的世界。本科临床医学毕业后,硕士班他就主动选择了神经外科。如果说外科已经是医学领域内难攀的高峰,那神经外科就是最险峻山峰上那颗皇冠上的明珠。

恰逢这时,院里有国外研究小组的项目在招揽研究员,看到瑞典先进的课题小组,郭东生心动了,肿瘤基因算是行业内比较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郭东生决定要要试一试,“想证明一下自己”。

刚到瑞典的郭东生傻眼了,一大早爬起来做实验,却被告知实验室还没开门,等啊等实验室终于开门,下午下班时间实验室又准点关门了,这让郭东生无法接受。

后来,郭东生回忆道:“北欧的生活和国内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不同于美国、日本,北欧的生活及节奏偏慢,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从早到晚的工作,没到时间点门是绝对不会开的,放假就是放假,这点大家都在严格遵守。也并不是说他们懒惰,不愿意干活,而是他们更看重秩序,比如到九点就要喝咖啡,在什么时间就要做什么事情,这是规定好的。而中国人更愿意从早到晚地做实验,刚去的时候还有很多不适应,慢慢也就习惯了。”

在实验室两年之后,郭东生就迎来了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发现,LRIG基因组。该基因组是早已存于人体内的,但首次被发现在人脑及胶质瘤细胞中,郭东生所在团队将其命名为LRIG基因家族,并确定了该基因家族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当时人类基因组测序还未做完,而郭东生的团队就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筛选以及生物信息技术和克隆技术发现了人类这一隐藏已久的奥妙,为脑科学向前推进又助了一臂之力。

瑞典当地的报纸大篇幅地介绍这一新的基因家族被发现的过程。“还记得当时很兴奋、激动,我在2001年加入团队,很高兴能做出了一点成绩。”郭东生现在依旧维持和当时的瑞典团队的交流往来,每隔一两年就飞往瑞典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郭东生把这项成果推广,和泌尿外科等不同学科合作,也与浙江、新疆、湖北等多省对此研究领域有合作意向的同仁进行交流。他并没有只想一个人固守科研成果,郭东生凭借自己在此领域的研究申请到国家科研基金,同时他也帮助其他人申请基金,“大家一起弄,至少把这块弄明白,知识是共享的,你做得好了,我也可以学习,我在国外学到受益终身的理念是“共享”。封闭是无益的,国外学术界有很融洽的氛围,他们不过于强调竞争。”

“人类对脑内癌症这方面的认知还存在于良性的肿瘤可以治愈,而像胶质瘤这类肿瘤还是认识不够。目前,我们采用精准医疗的方式,例如,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等等进一步地研究这类疾病。我喜欢做研究,也喜欢当医生,更喜欢当医生。”

不惧风浪

紧握患者之手

“原来中美的医疗差距大,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没有,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有信心地说中国医生一定比国外强。中国人手巧,加上人口的优势为医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我们的外科医生手术做到什么程度,是让外国人都感到惊讶的程度。”郭东生颇为自豪地说。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奋斗了好多年后已经获得了神经科专科医生的资格。他告诉我,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每个初诊病人门诊诊查时间不得少于45分钟,复诊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所以他每天看的病人不会超过20人,许多患者等一两个月才能预约到他。”我问他:“那病人等不及了怎么办,”他说:“要么看急诊,要么看全科医生。”

相信去过美国的人也都有相似的体会,除了急诊,美国的医生是不会随便加班的。即使美国人看病那么难,美国的医生也不会无私奉献。“与之相比中国医生更有人情味,只要病人来了就给看病,国外的急诊都要患者多花费金钱,而我们现在的医院是早上挂号立马就能看。”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医生变得更辛苦了。

因为国情的不同,郭东生介绍道:“国外在科研上的投入和管理方式上更趋合理,人口少,制度更优化更高效,国外的研究更讲究延续性,”郭东生博士毕业的时候,本以为终于可以交差了,教授却让他把已经研究的成果和数据交给接替的人,以便后续的研究更好的开展。“而与之相比,我们往往都把结果固定在某一人上,很多研究就从此戛然而止了。”“我们国家的科研资金从原先的1年延续到4年,以便研究能长期的展开,你对制度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也要慢慢改,这是认识规律所导致的。”

医闹事件的发生总是在医疗行业掀起巨大的波澜,郭东生一直遵循自己的处事风格,沉着冷静的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医生都需要面对医患关系这种问题,郭东生认为医疗纠纷是现在医疗行业最常见的问题,其实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双方多沟通、多理解对方。只要你耐心说,患者总会明白的。”郭东生说:“哪有医生把病人往坏里治的道理,医学的认知也是一个过程,只能在推断、研究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不可能病人一进来就知道他是什么病症。不要把医生的作用夸大化,像很多疑难杂症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认识,科学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这是医学的规律,要强调的是,医学不是服务行业,护理可能是更趋于服务性质,医学是科学。

从国内门诊医生的现状分析,三甲医院的医生出门诊从九点正式上班开始计算到中午十二时下班,一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两三分钟一个病人,这也很考验医生的医学知识和诊治能力,而往往还造成了患者不佳的就诊体验。

“这当然有体制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医疗制度完全忽略了社区医院的作用。”在郭东生眼中,有效的就诊模式应该是社区医院初查,继而再向上一级医院转诊,最后疑难杂症和大病重病再交至三甲大医院。“通过社区医院的筛选,医生提前了解病人,社区医院在减少医生的无效时间,提升效率上是很有助益的,预约制,这也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

在郭东生的从医生涯中,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大多还是顺畅的。但在他的记忆中也曾有一位患者,因为患肿瘤手术,手术后一直觉得自己恢复的不理想,但经过反复检查,伤口也没有感染,伤口愈合度也很好,术后也没有什么并发症,但患者就觉得效果不好,要求继续住院,就这样在医院住了两年。

肿瘤已经改变了好的组织,破坏了原本的身体结构,恢复是一个过程。很多患者往往理想化了手术和医生的作用,往往认为手术后就会恢复到完全健康的状态。郭东生反复找患者协调,耐心地告诉他手术的原理和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患者解释文献,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没有急症不能占用病房,最后患者也表示理解,顺利出院了。郭东生表示:“很多患者不是不讲道理,医患关系原来被媒体宣传等客观原因被描述的很激烈,但只要多沟通,总能解决的。” 

悲悯

医生的底色

手术日,晚上八九点手术结束是郭东生工作的常态,“有时候实在太累,就直接躺在手术休息室里,一倒下去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这时候又要继续做新一天的手术,因为你知道还有很多病人在等你。

“我每天陪伴孩子最多的时间就是早上送孩子去上学,唉,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家里的很多的事也都是妻子在照料。但每年我尽量利用假期和家人好好放松一下。还好孩子很让我省心,最近又得了第一名!”连知道孩子得第一名的消息都是妻子抽空告诉他的,怕他太忙打扰他。郭医生的妻子本来也是医护工作者,因为医务工作的缘故,两个人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后来妻子选择在家专心照顾孩子,也是做出了不少牺牲。

一袭白衣,一份责任。医者之大,仁术仁心。郭东生的工作常常白天连着黑夜,黑夜连着白天。就是这多出来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他守护住了新生命,也守护住了每一份信任。

郭东生说“善良是医生很重要的品质,病人能感觉得到医生的内心,两者仿佛是联系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现在我们在新闻看到有一小撮的所谓的‘黑心医生’,这和环境、体系有关,也和人心有关,但毕竟是少数,哪个群体都有少数的坏分子。而且随着智能分析系统的普及,医疗体系的完善,药品出厂的价格和卖给患者的价格几乎是同步的,人工智能应用提醒医生不应该用更贵或者不符的药品,如用药不规范,药是开不出来的,大数据分析规划了很多细化的类目,这也使得有其他企图的医生将坏念头扼杀在摇篮里,规则好了,大家都变好人了。”此外,机器人诊疗的应用与普及弥补了很多医生的疏忽,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帮助医生诊断,使得医疗向着更高更深的程度发展。郭东生对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郭东生不仅在三甲医院供职,他还加入好医联盟义诊,郭东生认为网上问诊是一个很好的诊疗形式,但是仅限于复诊,因为如果初诊采用,容易诊漏、诊错。郭东生认为:“全国很多患者不远万里来看病,已经很辛苦了,复诊又来将要耗费不少的精力和财力,我治疗过的患者我心里有数,只需患者在当地医院拍片,看看病情有没有复发即可,这样也不会占用很多初诊病人的时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作为排名全国前十的三甲医院的教授,郭东生还频繁下基层,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提升医疗技术,帮助因为经济拮据而无法就医的患者解决病痛。

“现在基层医生待遇过低,村医深造发展的机会较少,学医的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乡村卫生室工作。我们下基层可以不断的帮助他们学习新技术补充新知识,就是为了给基层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力所能及的减轻患者的负担。”

“很多留学归来的医生往往觉得自己留过学,心高气盛,但做医生需要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慢慢做总能做得好。”郭东生说道。

此刻耳畔仿佛能听见他曾经穿上白大褂之时,慎重又神圣地读《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正式宣誓:

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不会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或残疾、信条、民族起源、性别、国籍、政治信仰、种族、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