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北京首业君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律总监;从小学习小提琴演奏,在担任法律职务同时不忘积极参赛,曾获得美国门徒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希腊缪斯国际音乐比赛三等奖,2015年受美方邀请赴纽约在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独奏演出。 


他是一家企业的法律总监,同时也是一位小提琴高手;他曾就职于央企,现在又开始做小提琴众筹——他就是张茂仑,一位兼具严肃与浪漫的留法海归。武汉大学法学院有一个双学位培养,张茂仑的第二学位是法语,于是他在大三的时候有机会去法国学习,毕业之后留在法国继续读硕士是因为有个奖学金的机会,当时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到武汉大学招两位学环境法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法国公立大学学费本身不高,每月还提供1000欧元的奖学金,于是读研变得理所应当。张茂仑的硕士导师是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恩人,导师是法国环境法的权威,由此使他接触到了能源行业。留学的下半年张茂仑在道达尔实习、写论文,回国之后曾在央企中石油工作,负责海外投资业务,现任一家投资公司法律总监一职。

开启天真浪漫的留学时光

张茂仑第一次留学去的是法国里尔,在里尔大学办了人生第一场个人音乐独奏会,他突发奇想的想展示中国音乐,所以当时选的主题是“梁祝”,音乐会上他把“梁祝”完整的演奏了一遍。张茂仑说道“当时我想找一位钢琴家帮我伴奏,很幸运的是留学时认识了一位女钢琴家,她的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也是退休的音乐学院教授,原本找教授帮我伴奏的,她说自己年纪太大了,我俩在台上不般配,于是推荐了她的学生给我伴奏。”在他的记忆里,第一年的留学是天真浪漫的。

那一年留学的时候,张茂仑住在法国的大学生公寓里,因为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但公寓并不在校园里面,因此跟学校有一种“隔离感”,于是他就想住进法国人家里面,“我经常去里尔音乐学院,所以贴了个小告示:中国学生想找一个法国寄宿家庭,可以教小朋友拉小提琴。结果真的找到了一个家庭,夫妇都是建筑师,我原来以为法国人工作很悠闲,其实不然,他们俩工作都非常忙,但他们绝对不乏生活情趣。他们的三个孩子分别是8岁、10岁、11岁,我每天负责把他们从学校接回来,再教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我们相处非常融洽。从我住到这个法国家庭开始,逐渐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首先我的法语进步了许多,其次接触到真正的法国文化。”这个法国家庭很有意思,他们周末会和小时候的玩伴一起去比利时的海边租一套别墅,或者是到某个朋友乡下的小屋去度周末,那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出国第一次感受到法国人真是太会享受生活了,“大家一起劳动、做早餐、在海边照顾小孩子,晚上吃饭、跳舞、听音乐,早上起来喜欢辩论政治,”说到这里张茂仑哈哈大笑。

体验法式的衣食住行

第二年,张茂仑在巴黎留学写论文期间,借住在一个做IT创业的小老板家里,暑假最热的时候老板一家要去度假,主动和他说“茂仑,我们要去度假了,要不你去我家看家吧!我把钥匙给你”,如此一来写论文的环境一下子舒服了很多,张茂仑思考他们怎么会这么信任自己,把这么大的家钥匙就给一个外人了,他得出了结论“原因是他们文化里的信任,基础是他们有保险制度,保险可以理赔意外带来的损失,因此我在那里很好的完成了硕士论文。前段时间他的女儿和同学来北京度假,我还接待了她们,她们很喜欢中国的品牌,买了很多带回去。法国人很有自己的讲究,但不会刻意的追求排场,他有自己个性的追求,同时却并不在意牌子的真假,只要符合自己喜欢的风格,性价比高,就会购买,这是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另外更好的一点是他们不轻易的评论别人,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但是他们看到穿衣另类的人也不会轻易论断人。”

张茂仑在道达尔实习时,遇到过很多年纪大的人在楼下罢工,午休的时候和他们简单的聊了天,感受到法国人的罢工有种娱乐性在里面,随身还带着红酒和啤酒,他在聊天中了解到罢工的人并不是被道达尔解雇了,而是抗议公司在削减工作岗位,他们有的人已经退休并且有相应的保障,但考虑到这关系到他们后代的权益,他们说“如果公司一味的裁员,削减成本,把工作都外包出去,那最后就会只剩下CEO一个人了”,这句话对张茂仑触动很大,因为法国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工,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和价值。

在饮食方面,法国人很喜欢中餐,张茂仑是在法国学的做饭,能作为“杀手锏”的一道菜就是西红柿炒鸡蛋,法国人非常爱吃,还会带朋友来吃他做的菜,吃完赞不绝口,隔天还会发短信来表达感谢之情。融入法国的生活其实并不难,但需要主动的去和当地人沟通。相比之下,留学法国比留学美国更难,美国是一个熔炉文化,人们经常比喻美国是一道“大杂烩”,而法国却是“九宫格火锅”,不同的种族其实并没有完全被打通,张茂仑当时好奇心特别强,很想学习西方文化,凭借音乐的特长,交流的比较顺畅。中法文化有差异,所以促使人充满学习的动力,留学使张茂仑得到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愿意和法国人多交流。                                                                                                                                                                        

择业就像干细胞发展分化

张茂仑早就做好了回国的打算。当时的欧洲是一种停滞的状态。在社会方面,欧洲比美国发展的更成熟,会让人觉得这个国家很“养生”,像步入了老年阶段,发展空间和速度太缓慢了,有时会给人窒息感,对比国内是高速发展,作为一个年轻人,内心都是很躁动的,硕士毕业之后,张茂仑选择回国择业。

当时最火的职业是央企和公务员,于是张茂仑随着潮流选择去了中石油,决定在一个大的平台,做一个专业的岗位。张茂仑依靠自身法律专业,去了中石油海外投资公司,做海外并购,油气田开发,协议谈判,与资源国政府谈判等工作,还在尼日尔(西非)常驻工作过一年时间,为祖国献了自己的青春。当地没有任何的基础设施,常年温度在50℃,石油发电机经常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和高温环境“罢工”,所以晚上人们只能不停的洗澡,环境非常的艰苦,这种经历回味起来是十分独特的。

择业就像干细胞发展分化一样,你的选择会越来越窄,但世界变化却如此之快,隔行如隔山,但每个人都想去看看隔壁山上的风景,这就是张茂仑目前的挑战;机遇来自于国企出来之后会见到更多的人,会拓宽视野和思想,他在年轻时不想依赖于一个体制,希望接受更新的产业和创业人。

音乐应该是诗和远方

大学择业的时候,张茂仑就没有选择音乐方向,原因很简单,他自己如果努力是完全可以考上顶级音乐学院的,他诚恳的说“我的老师相信我有天赋做到,但是他考虑到音乐学院的课程相对松散,缺少提升综合素质的文化课。其次,我希望音乐成为爱好,音乐是“被养”的而不是养人的——音乐应该是诗和远方,有眼前的苟且,而不是苟且本身。”他并不反对热爱音乐的人走上专业的道路,只是每个人对音乐的定位是不同的,张茂仑的音乐带给他的是放松和精神的追求,而不是生计,就像人们喜欢旅游一样,如果从事导游行业也会失去了游览的乐趣,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持着对专业水平的追求。人们很容易能感受到:现在很多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拉琴是为了拿学位证,以后拿此谋生,本身没有浸入自己的爱和灵魂,很轻易的就能反映出对音乐定位的高低,即以琴品人,以人鉴琴。张茂仑在音乐方面很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使他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曾获得美国门徒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希腊缪斯国际音乐比赛三等奖,2015年受美方邀请赴纽约在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独奏演出。

给海归的四个小建议

每个海归都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回到国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但不等于放弃初心,初心可以延后但不可以放弃。很多的海归都有骄傲与担忧交织,如果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把自己放的谦卑就不会变得纠结,张茂仑建议刚回国的名校海归不要纠结于月薪太低,把自己的身份和标签暂时储藏起来,做好自己想要的,回报自然随之而来。还要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知道别人的诉求,而不是盲目的表达自己。海归更应该学会好好说话,言简意赅,真诚简洁的表达出想要的东西,现在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用英文的思维来说中文,堆砌很多形容词、限定语。最后要活在当下,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现在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