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拥抱中国发展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蓬勃发展的中国也对华人华侨留学归国人员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记者从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海归投资论坛上获悉,海归人员已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建立完善的留学人才评价体系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绩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还体现在中国海归事业的发展上。”原国务院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葛志荣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制造技术,也助中国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2017年,中国共向世界各地送出60.84万留学生,比2016年增长了11.74%。与此同时,更多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其中仅2017年就有48.09万人回国,回流率高达79%,较10年前增长了48%。

“当前,中国科技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重要时期,科技创新已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科技创新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北京海归孵化器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海归创亿科技孵化器首席执行官关帅直言,高层次归国人员已成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应积极发挥留学生归国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据关帅介绍,海归科协将在2019年积极配合首都海归双创加速营计划,加入到金海归创新奖,将创新作为主动力、特色资源和服务作为杠杆,构建新的运营模式和路径。继续发挥海内外科协的资源优势,以海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心,深度融合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利支撑。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海归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促进海归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关帅还表示海归科协接下来将建立并完善海归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与侨办侨联、欧美同学会、中关村管委会、海外华人社团,建立科技成果共享制度。积极打造科技生态圈,力争让生态圈成为科协系统服务于国际科技成果、海外人群需求以及加速促进双创人才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国际治理、科创政策、社会资本、市场接入等多环节的全面对接。

发挥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优势

“当前,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推出了很多政策,既有利于海外留学人员回到国内发展事业,也有利于更多学生出国留学,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大趋势中。”葛志荣表示,海归作为国家倚重的一个重要群体和重要力量,要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我,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葛志荣看来,海归人员要始终不忘初心,学好本领,利用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充实自身的事业,报效祖国。还要坚持创新理念,将出国留学时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融入到归国后所面对的问题中。“虽然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在创新思维上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新理念,将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与此同时,葛志荣还表示,海归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脚踏实地,“既怀着远大理想,又要从微小的实际做起”,发挥科学研究精神,贡献海归人员应有的才智。

葛志荣的看法得到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侨联常委、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顾行发的赞同。顾行发认为,现在是青年人创新创业的好时机,也是海归人员报国的好时机。海归人员具有层次高知识面广、经验丰富、社会接触面广泛的特点,加之国家提供的创新创业政策,更进一步鼓励了海归人员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面对海归人员在创新创业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获得资本青睐这一问题,中投常富基金高级合伙人李桂廷直言,海归人员在国外参与前沿技术、重大研发以及关键特色的项目在国内比较受欢迎,投资机构也比较关注这一类硬技术,特别在芯片领域。中国的芯片产业国际化程度很高,海归在国外学到先进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在国内芯片产业中大展身手。此外,将国内外优势有机融合的服务贸易领域,例如跨境医疗行业,也将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