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本土青年人才,到了国内高校,往往不如一个拿着洋文凭的普通海归人才吃香,这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通病”。今年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改进。(3月4日澎湃新闻)

#2019全国两会微评# 黄富维:为吸引更多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中去,包括高校在内的用人单位,对他们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照顾”或是偏爱,不能成为一种用人导向,更不能成为人才使用的“坎儿”,陷入“招了女婿,丢了儿子”的另一种用人极端。事实上,从人才的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和技能发挥来看,本土学者与海归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别。只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海归与本土学者都一样出彩。摒弃高校用人“唯海归论”, 从国家层面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加以引导改进,这固然必要。但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对人才的考评机制,由从看重学历、经历,转变为看重学术成果和社会贡献,让更多优秀人才不受人为的框框条条所限,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