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本应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服务职能,因为患者不信任、社会不认可等原因,被大型医院过度承担。医改中面临的这个矛盾,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贵州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庹必光说,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长计议,补齐短板。

据了解,大型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被不合理占用是当今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70%被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占用,大医院门诊患者约有50%甚至更多的人是常见病、多发病。

“究其根源,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整体偏低,核心问题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较弱。”庹必光说。

以贵州省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2017年总诊疗人次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8366.83万人次,占54.82%,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只有4.6万张,占19.75%。矛盾比较突出。从人员层面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医务人员总体编制少、待遇水平偏低、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编制严重短缺,同时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空间有限。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庹必光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规划层面重新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职能划分,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对首诊情况、转诊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留诊率和治愈率,并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

庹必光说,建议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修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薄改工程”,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以上的建设标准。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人才岗位吸引力,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基层发展空间小、成长进步有限,单纯依靠对口帮扶、增加学习培训机会、安排大医院医务人员轮岗、订单式定向培养人才等方式,只能使基层“引得来”人才,但“留不住”人才。要解决基层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待遇”换“发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水平,让优秀的人才愿意来到基层,甘心长期奉献在基层。

针对乡村两级的基层医务人员,还要从保障子女教育、生活等方面考虑。建议国家相关部委从国家层面制定乡村医生安居工程指导意见,并将贵州作为试点,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在县城建设周转性安居房,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王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