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胡薇,日本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研究员,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副秘书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会员,曾在日本留学工作12年。

导语:胡薇说:“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她是日本久留米大学法学专业的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她是当选米山奖学生的中国籍硕士留学生;她是国内最早从事信用担保和股权众筹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参与撰写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5)》是由中国研究机构推出的首份全球智库报告;她是《日本智库研究:经验与借鉴》一书的作者……胡薇的经历中,写满了无数的“第一次”,贴满了“首例”“开拓”“创新”的标签,她在挑战中渐悟学问之美,她认为,没有先例,并不等于没有可能,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变不可能为可能,也是一种创举。 

打破学生国籍限制,步入日本法学殿堂

留学圈里都知道,在日本获得文科博士学位特别艰难。而且,胡薇还是日本久留米大学法学专业的第一名中国留学生,是她打破了该校法学专业一直不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惯例。胡薇更是该校第一位取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初到日本,胡薇除了基本发音和假名外,几乎不会日语。但她如“忍者”般不眠不休地倒逼自己,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日语。随后,她勇敢提出报考“法学专业”研究生。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她自学了日本民法、公司法等相关专业内容。在赴日本留学的第二年,这个外表看起来温柔安静的中国女孩,就以专业考试加外语(日语)考试成绩总分排名第二(含日本考生)、留学生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法学硕士研究生,可谓一飞冲天。

虽然久留米大学的经济、商学、文学等专业早有中国留学生在读,但法学专业由于极高的专业标准,以及担心中国留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一直没有招收过中国学生。就在胡薇成功考入研究生院的第二年,该校法学部决定:本科和硕士课程正式开始招收中国留学生!

法学部的教授曾对胡薇说:“因为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招收并培养更多中国的优秀留学生”。那一刻,在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她更深深地感到,“在国外,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更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留学生,代表着中国形象。”

突破专业领域界限,开取自由求学之路

在日本,一名硕士研究生由主副两名导师指导学业,一经指定,轻易不得更换,学生也不会“另投师门”,这几乎是所有学生周知的“规矩”。

然而,胡薇又成为一个特例。

胡薇的主指导教师是宗冈嗣郎教授,是一位刑法专家;她的副指导教师是西嶋法友教授,是一位宪法专家。两位教授都非常关心和重视胡薇的学业,强调:“只要你觉得有用,只要你想学,无论你去请教哪位导师,我都同意”。

正是因为两位教授的开明务实,以“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法学专业中国留学生”为目标,胡薇在攻读硕博学位的10年间,有机会求教了民法、商法、劳动法、保险法等法学专业的多位教授,同时跨学科地求教过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多位教授,前往日本各地开展实地调研,拜访政府机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业界的实务人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没有两位教授的教导和支持,我无法圆满完成学业”,一路走来,凝聚了太多日本老师的亲切关怀与谆谆教导。

求学之路无比艰辛,特别是独自一人,为求生与求学努力奋斗在异国他乡,这段刻骨铭心的历程,让胡薇切身地体会到日本人的严谨、坚毅和奋进,这些精神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她的学习和工作中。

身在日本,放眼世界

翻开胡薇的留学简历,每一年都获得至少一项奖学金,她也是该校惟一一名先后荣获过米山奖学金、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私费和国费奖学金的外国人留学生。其间,胡薇在2002年4月到2003年3月,当选为国际Rotary日本米山纪念奖学会的奖学生,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这段经历却让她终生受益。

2001年春,胡薇硕士一年级,如果她申请日本国费奖学金的话,可以提前2年稳妥地拿到高额奖学金,直到博士毕业。其间,不仅每年的学费全部由日本政府负担,而且国费奖学金更是日本政府授予的一种崇高荣誉。然而,胡薇又一次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抉择:放弃国费奖学金,挑战米山奖学金。

米山奖学生的选拔条件极其严苛,每年在同一个地区的同一个专业领域内只选取一名外国人留学生。正因如此严格之限定,“米山奖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全球各领域精英人才的代名词。然而,对于刚考上研究生的胡薇来说,既要在学业上努力攀登,还要打工赚钱交学费及维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放弃梦寐以求的日本最高级别的国家奖学金,进而选择挑战近乎“不可能”的这个“硬骨头”,风险太大,不明智。

到底为什么?她解释说,因为米山奖学金充满“温度”,它不只是单纯地给予外国留学生金钱上的援助,更为重要的是,它致力于培养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思维模式、社会奉献理念与精神、异文化交流与国际人脉网络的构建。

这些精神正是胡薇所追求的。“米山奖学生这个身份为我提供了与米山奖学会乃至国际Rotary俱乐部成员以及世界各国留学生交流的宝贵机会,是我一生的缘分”。

立足学术前沿,追求创新融合

能够当选米山奖学生,胡薇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她积极致力于国际交流,二是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对服务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胡薇的学士论文聚焦于中国的“无效保证”,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背景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此她从硕士阶段开始研究“信用担保制度”,致力于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2003年,信用担保制度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极其缺乏相关研究人员和数据资料;在日本虽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实务层面,极少有人对制度本身开展学术研究。于是,胡薇便开创了立足民法、刑法、商法,结合经济、金融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先例,积极开展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中日比较研究。胡薇主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中日比较研究”连续2年获得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的研究资助,从该机构的年鉴来看,同一项目连续两年获得立项极为罕见,足见这项研究的社会价值。

2012年回国后,为了扩展在金融领域的知识背景,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她选择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更加聚焦我国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早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初的2013年,胡薇便敏锐地发现并关注了众筹,特别是股权众筹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时间开展国际金融制度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并总结借鉴国际经验,就我国股权众筹的发展,乃至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弥补了当时国内在股权众筹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2015年开启众筹元年。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立法工作计划中就包括了《股权众筹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内容上验证了胡薇当初提出的观点及研究价值。时隔5年再谈股权众筹,胡薇感到既兴奋又百感交集,时间的沉淀,检验了当初研究的前瞻性,这也是对她作为一名学者最好的肯定。

 

战略机遇期,再启新征程

说到“智库”,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以党的文件形式把“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内智库的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智库建设热”与“智库评价热”。

2014年年底,由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急缺国际智库的相关研究人员,胡薇又一次义无反顾地“从零开始二次创业”,跨界到了“智库”与“评价”这两个在中国都是新生事物的研究领域。

中国智库总量已攀升至全球第二,为了争取我国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从2014年开始,胡薇与团队成员一起花了近两年时间研创全球智库AMI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在2015年11月10日发布了《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5)》以及“全球智库百强排行榜”。这份由中国研究机构推出的首份全球智库报告,以及其中的“全球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社科院40个研究所竞争18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奖”中,一个项目、两个成果,同时荣获两项重大成果奖,这是极其罕见的。

《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5)》还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智库报告优秀报告”,该报告的发布入选“2015年度全国智库界十大事件之一”,受到中央领导、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智库界、学术界、媒体的高度关注。

该报告发布1个月之后,25家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正式公布,胡薇及其团队又一次被委以重任,承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这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胡薇带领团队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7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奖”。2018年又开创了“中国智库咨政建言成果、学术成果、创新人才”的评价工作,发布了《中国智库成果与人才评价报告(2018)》。

从全球智库评价到国家高端智库评价,从中国智库的综合评价到分项评价,胡薇表示,智库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旨在更好地引导中国的智库建设与智库评价的良性发展。近4年多来,胡薇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实地调研与讲学座谈,更远赴海外开展国际智库调研与比较研究,推进交流与合作。

胡薇历时4年多撰写的《日本智库研究:经验与借鉴》一书基于大量的访谈和案例等,以全新的独特视角对日本智库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为中国读者立体、鲜活、全方位地了解日本智库,透析其影响公共决策的特有方式,进而从更深层次借鉴其经验,推进我国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部著作已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即将出版。

作为现代海归女性,胡薇秀外慧中,既勇于开拓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坚持开展国际交流和公益事业,同时也非常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和摄影,喜欢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亲手烹制的美食,传递满满的幸福感。

胡薇说:“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留学让她经历了磨难,也让她变得更加乐观而坚强,懂得了信任与责任,学会了感恩与珍惜。“不论做什么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发挥自身专长,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