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杜思齐现任英国剑桥大学校长,是剑桥大学历史上首位非英国籍的校长。他1979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获文学及历史学士学位,后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普通法及民法学位,1987年于剑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成为麦吉尔大学最年轻的法学院院长,2006—2014年担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校长,2017年10月起任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 

杜思齐(Stephen Toope)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多年历史上首位非英国籍的校长,在此之前他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应“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邀请,杜思齐校长来到北京,笔者有幸采访了他。在访谈中,杜思齐表示,拓展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是剑桥大学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作为校长他愿意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剑桥大学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的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剑桥大学传统的精髓

张梅:我知道您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作为曾经在哈佛留学过的小学妹,我非常荣幸能够向您请教。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剑桥即将庆祝810周年建校之际,您认为剑桥传统的精髓是什么?

杜思齐:作为一所有800多年历史的大学,剑桥大学有着许多传统。我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传统是教育督导体系,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中与非常杰出的教授和导师合作。(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高效的学习,不是在大的演讲厅,而是学生与资深学者的非常紧密的合作,这是剑桥大学的一大传统。我希望未来的剑桥大学不仅是一个拥有优秀传统、美丽建筑、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而且它将被视为一所历经了数个世纪的伟大的创新型大学。我在剑桥大学的同事们所做出的一些发现事实上改变了世界,我们非常希望这种情况能够继续下去。

张梅:据我所知,您是剑桥大学历史上首位非英国籍的校长,您是去年就任的,请问您上任时的目标是什么?您认为这一年您实现了哪些目标?

杜思齐:我首先要说的是,当你领导一个如此古老、如此受人尊敬的机构时,你必须要小心,不要说你将要改变一切。我的目标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是扩大剑桥大学的开放,与工业界、政府、民间社会以及剑桥大学的老的部门合作,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也是我这次到中国来的原因,以确保剑桥大学能够与中国的姐妹大学和中国政府建立起伙伴关系。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剑桥大学的跨学科联系。我认为,在第一个目标上,我们正在制定国际战略,我们也非常努力地与剑桥大学周边的当地产业界建立起了更加牢固的关系,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技术集群之一,排名世界第三位的剑桥大学与这些公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有分支机构,我们希望加强和实现这一点。

关于你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目前正致力于发展更强大的跨学科联系,例如,我们即将发布一个非常大的倡议,称之为“剑桥碳自然未来倡议”,它将汇集能源、过渡能源,转型社会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能够迈向更加健康的未来。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是,这一年里,我们确实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巨大成绩

张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顾过去的70年,你怎样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取得巨大成绩?可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杜思齐:在过去70年里,中国自身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我认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进行巨大的技术创新,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技术的消费者和硬件的生产者,现在它已经成为尖端技术的创造者。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张梅:作为一名法学专家,您怎样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法治建设?您对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有何建议?

杜思齐: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商业关系中更加致力于法治建设,这对中国的稳定和投资非常重要,这是非常积极的,我认为更多的承诺将会受到国际投资者的欢迎。与此同时,在过去的20—30年里,我们看到中国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可预测性一样,人们知道他们应该期望从法律体系中得到什么,以及他们应该如何被对待,这是法律规则的基本原则之一。我认为中国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张梅:近期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哈佛大学校长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我认为这话也适用于剑桥。作为剑桥大学的校长,您怎么评价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您认为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哪些差距?您觉得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杜思齐:首先,我完全同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国际间的大学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存在政治、经济和贸易紧张局势的时候。一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不断推进单边主义,我认为大学应该发挥作用,始终确保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我这次到中国来的原因之一,是想与我们的一些中国合作伙伴探讨更深层次的关系。昨天我访问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们就现有的合作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进行了很好的对话。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大学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中国的一些大学,特别是位于中国大城市的一些大学,现在已经可以与国际上一些最好的大学相媲美。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真正要做的是继续对人进行投资。中国现在建造了很多的基础设施,有很棒的实验室设备,也有很棒的空间供人们学习使用,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发人才,以确保这些空间能够被那些本身处于研究领域前沿的人才所占据。我认为,(教育交流)合作可以帮助中国最好的大学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好大学之间来回传送博士生,我认为这是提高中国研究人员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这种(交流)情况的持续发生,中国的大学将变得更具影响力。两年前,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世界各国,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更应该强调质量,我知道中国政府正在这么做。

张梅: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开展“双一流”大学建设,希望中国国内大学能赶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剑桥大学的校长,您对中国政府有什么建议?未来,您计划与中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展哪些合作?

杜思齐:我能够给予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做它正在做的事情。我认为,确定一批能够在全球领先的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当然,中国需要有很多的大学来实施大学教育,但是我非常确信我所说的“差异化”——不同的大学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任何国家,都只有少数几所大学能够真正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这也是我认为应该把一些研究资源集中在顶尖大学的原因,我将鼓励人们继续这样做。在寻求合作方面,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我们看到一些顶尖的大学正在开展合作,这些大学已经在考古学、医学的某些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症、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正在努力确定非常重要的研究选题,我们需要在这些议题上进行合作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关键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那些领先的大学将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其中。

           作者和剑桥大学校长杜思齐

对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的评价

张梅: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批海外留学人才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我所知,剑桥大学现有1400名中国留学生,他们所学的专业遍及各个学科领域,您怎样评价剑桥大学的这些中国留学生?剑桥大学现在对中国学生的招生政策是怎样的?可否请您简要阐述一下。

杜思齐:我们非常自豪地欢迎中国留学生来到剑桥学习。事实上,中国留学生是剑桥大学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约占剑桥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的13%。我们希望继续开放,继续欢迎来自中国的优秀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工作努力、训练有素,他们学成后将回到中国,为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非常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这些关系,继续吸引最优秀的中国留学生,然后再把他们送回中国。当然,我们非常希望的还有另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将更多的英国学生,以及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到剑桥来读书的学生,送到中国来体验这里的生活。例如,我昨天访问北京大学时,遇到了一群剑桥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中国文化,收益非常大。因此,我们希望扩大这些交流的机会。

张梅:近日,剑桥大学在本科生招生网页上表示,剑桥大学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这让很多中国学生听了甚为高兴。对于将要参加高考并打算申请剑桥的学生,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杜思齐:剑桥大学确实将高考作为评估中国学生申请剑桥大学的标准之一,但是这只是其中之一,因此,不能武断地说,仅仅因为一个人高考成绩好就能自动地进入剑桥大学。事实上,我们要看学生的整体情况,我们要面试学生,我们也关注推荐,但是我们很高兴能够将高考作为评估申请剑桥大学的中国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作者简介:张梅,博士,欧美同学会留美青年委员会委员、哈佛中国学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