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袁玉宇,迈普医学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导语:

他在广州开了一家“打印生命”的公司。

今年全国“两会”上,袁玉宇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并为产业机制创新“支招”。他说,“科研技术的产业转化很重要,我在建议中呼吁改革人才机制,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有产业转化优势的企业科研人员到体制内科研院校任职,让技术转化更接地气。”

11年前,袁玉宇带领创业团队回国,将领先的再生医学技术引入中国,用于3D打印人工皮肤、血管等,打破欧美垄断的局面。袁玉宇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为成为高端植入医疗器械的优秀民族企业代表,迈普医学将不断奋斗。

潜心研发,三年没赚过一分钱

广州,有一家“打印生命”的公司。

袁玉宇讲述了一个美好中透着感动、欣喜和憧憬的故事——2016年10月,深圳一个9岁的小女孩颅内底部有一个肿瘤需要手术,但血管、神经正好从肿瘤中间穿过,由于风险太高,当时北京、上海的医生都不敢为她做手术。通过迈普3D打印的肿瘤模型,医生提前进行手术规划和“彩排”,最终,在一个2毫米的缝隙中,医生顺利完成了10多个小时的手术,小女孩得到了康复。

“祖国有一个强国梦,我有一个创业梦。”2008年,袁玉宇与师兄徐弢一合计,两人在生物3D打印技术未来的应用思路上不谋而合,于是在当年9月于广州创办了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医用植入器械研发。

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创业者,袁玉宇说,“生物3D打印的前景很美好,但中国必须要有人来开拓。我们要做‘中国的强生’,沿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去发展。”

袁玉宇是个有故事的“80后”。200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袁玉宇选择出国深造。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获得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其间,他遇到了徐弢,而徐弢的导师托马斯波兰教授正是创造性提出器官打印理念的专家。

袁玉宇与徐弢将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发表了该领域的第一篇学术性研究论文。袁玉宇毕业时也拿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职位,年薪10万美元左右。他所在团队的前沿研究,引来美国本土媒体的近百次跟踪报道,声名鹊起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国创业。

袁玉宇说:“中国的再生医学产业几乎是空白,90%以上的产品仍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病人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够在中国实现国产化,将为大众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于是,他有了创业思路——能否利用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技术平台,做再生医学对人体组织器官修复的研究。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2008年9月,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开发区诞生。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袁玉宇最开始也苦于没钱,后来拿到了300万元的天使投资,才好不容易撑过了企业萌芽期最艰难的两年。“当时几乎所有的钱都被拿来搞研发,生活十分艰苦。”袁玉宇说,工作之初他的收入只相当于在美国工作时收入的1/10,所以即使加班到深夜,五六个同事去周边的小饭馆吃饭,每顿饭的花销也不超过100元。

信念,如同暗夜里的繁星,光华点点,光芒永恒。在袁玉宇的创业之路上,遍尝甘苦,“坚守”的含义无限放大。

为了让产品打造得更完美,整整三年,袁玉宇和他的团队没有卖出过一件产品,没有赚过一分钱。幸好,广州开发区向迈普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免去三年的租金。2009年,袁玉宇获评广州市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人民币400万元的资助,这是他创业以来得到的第一笔大额政府资金。

说起“迈普”这个名字,也很有些“来头”。英文译名为“medprin”,是“medical print”(医学打印)的缩写,正好契合了公司的主业,中文译名更有深意,含义是“迈向普罗大众”。

神奇的睿膜,修复力如科幻大片

当脑膜受损时,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打印成型对应的脑膜,贴在大脑的受损处,令脑细胞自动生长延伸,连接受损部位形成新生组织。在组织生长完成后,这张像膏药一样的人工脑膜,会自动降解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这种科幻大片里的场景,已然成为现实。2011年,迈普研发出第一代人工硬脑(脊)膜产品——“睿膜”。

2014年,睿膜在国内获批上市。201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授予“睿膜”产品注册证,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生物3D打印产品正式开始应用,这也是中国首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生物3D打印产品。

2018年底,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奖优秀奖,国际原创的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睿膜入选国家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

在国际范围内,睿膜已被英国剑桥大学医院等全球60多个国家医院应用,成功的病例超过1万例,被评价为“世界上最接近自体、修复效果最理想的硬脑膜”。

“我们在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定价,比主要竞争对手强生还高。在某一些细分领域,通过新技术和原创性技术,我们拥有了一席之地。”袁玉宇对于民族自主品牌能够杀向国际,并打破强生、美敦力等医药巨头产品在国外的垄断,倍感自豪。

在长达10多年的埋头奋战后,迈普已成为一家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植入医疗器械、开展精准医学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申请国内外专利244项,获得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授权专利100项。多个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完成产业化,产品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D打印产业化,需要“扶一把”

3D打印技术被业界称为推动21世纪医疗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3D打印植入物注册证书已经有100个左右。而我国目前只有三款器械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80亿元,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才起步。

“我们的医学3D打印产业化的步伐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袁玉宇说。

如何加快我国3D打印技术创新,推动国内医疗设备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就像婴儿学步,是迈向人生的第一步。它是很脆弱的,需要扶一把。”袁玉宇说。

“要从产业全链条的角度,为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做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创新的效率、提高创新投入的单位产出。”他建议,“双创”政策的引导支持,可从支持前端的技术创新倾斜为支持后端的产业化环节。如支持产品临床试验、注册、市场准入、海内外市场开拓等。

如今的迈普,有了不少“资本”在创新上持续发力,对于公司的创新方向,袁玉宇透露,第一,继续在原创技术、前沿技术上加大投入,持续创新;第二,在产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化方面,尽快促进原始技术产业转化,形成一个市场认可的好产品。

“我们希望开发出更好、更有疗效的安全产品,解决很多组织和器官缺失病人的痛苦。”袁玉宇说。

牢记嘱托,让更多“国货”走向世界

袁玉宇的另一个身份是共青团广东省委兼职副书记,日常负责协管创新创业,联系海外人才等工作,他俨然已是许多海归人才回国前的“咨询师”。每年毕业季,他都专门抽出数个周末,当起海归人才热线电话的“接线员”。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许多海外人才告诉袁玉宇,以前是从中国出发,去美国实现深造梦。但现在,是从世界各地出发,到中国创办全球化企业,实现创新的全球梦。

在去年3月7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袁玉宇因为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而备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让我们这些海归人才更加坚定了在国内实现梦想的信念。”回忆起汇报当天的情景,袁玉宇感慨道。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第一”,迈普还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牵头申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创新中心。袁玉宇说,留学报国薪火相承,在大湾区框架下,留学人员将迎来更大的施展舞台。

迈普医学展厅内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3D打印,打出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年风雨,矢志前行。回顾过去,袁玉宇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一定会研发出越来越多的‘国货’,走向世界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