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熊曙光 )他曾经是苏州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在临床放射性损伤的防治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造福成千上万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他不仅是好医生,也是好老师,用心做好传帮带,培养国之良医;他是2019年度苏州“时代新人”、苏大附二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张力元,一名哈尼族的国之良医。
(大学时代的张力元,曾经是守门员)
中学时发过一次高烧,立志学医
1978年,张力元出生在以壮丽的哈尼梯田闻名的云南红河北岸个旧市,小时候的张力元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读高二那年,一次意外的感冒导致他高烧不退,父母连夜将他送入医院。
当地的医疗条件很落后,躺在急诊室的张力元产生幻觉,真以为自己快不行了。经过医生一夜的努力,张力元高烧慢慢退了,身体逐渐恢复。
“是他们让我又一次获得生命,让我体会到医务人员的伟大。从那以后,我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将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社会责任”,张力元说,高考时,他顺利考入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医学院)就读放射医学专业。
2006年,硕士毕业后又进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2012年,他拿到苏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作为博士后到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求学和研究一年。
(张力元看望病人)
为了病人,春节期间从未回老家
学校毕业后,张力元进入苏大附二院工作。“刚开始,我还只是住院医师,年轻医生都得值夜班。我记得最频繁的一个月要值11个夜班,平均两三天就一次。”
为了能在专业上有所拓展,张力元牺牲了许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他说,以前坐火车回云南老家要两天三夜60多个小时,现在最快坐飞机也要一天。自他工作后从没在春节期间回过老家,平时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十多年前,患者仇阿姨被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虽经开刀切除,但并未做放疗,癌细胞又一次转移到腿部,当时她的主治医生建议她截肢保全生命。
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的仇阿姨找到了张力元:“救救我,我不想下辈子在轮椅上度过。”
刚开始,张力元也没有十足把握,但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放疗、化疗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奇迹出现了,两三个月后,仇阿姨康复了。“十多年过去了,仇阿姨每年都来医院复诊,她的女婿每次都会来找我,看到她健健康康的样子,我别提有多自豪了。”
胃癌术后放疗是张力元临床诊疗的特色方向,他主张癌症治疗应在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癌症患者必须开刀切除肿瘤细胞,但开刀往往不彻底。这时就需要辅以放疗,通过精密仪器操作,将肿瘤周边细小的毛细淋巴管中的癌栓清扫干净。开刀就像扫地,先大规模清扫;放疗就像拖地,将余下的‘脏东西’彻底清除,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张力元)
不但是家中的孝子,还是关心民生热点的政协委员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张力元经常将父母接到苏州来尽孝,让他们看看美丽的江南水乡,给爸妈买了智能手机,教会他们用微信、网购。“尽管不在父母身边,但是每天都要和家人联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满足他们的愿望。”张力元还经常网购,快递到家以表孝心。
此外,张力元还是一名时刻关注民生热点的政协委员,保护苏州话、新建连接附二院和家乐福的天桥,都是他关注的话题。
自1996年来苏州求学至今,张力元在苏州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从一个年轻的哈尼族小伙,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每天,他身着白大褂穿梭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病房内,他的肿瘤放射治疗科“一床难求”,年复一年与病人打交道。“热衷于学术研究,不断在自己的领域中更上一层楼”,张力元始终相信,人生因为梦想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