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邓亚萍,奥运冠军,大满贯得主,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导读:

现在的邓亚萍,是一名体育产业领域的企业家,更是一名公益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邓亚萍”是巨大荣耀,更是巨大鞭策

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国首个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这也是我正在从事的事业。以我的名字命名,我感到非常荣幸。但命名一事并不是一个计划之中的事情,一切都是偶然。

使用我的名字去命名一个产业的投资基金,对我而言是巨大的荣耀,这说明了大家对我的信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同时也带给我巨大的压力和鞭策。

凡是用名字命名的投资基金、企业或是品牌,实际上是将这个人直接放到了公众的面前,去接受拷问。

但这毕竟是一个投资行业,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没有谁能够保证所投资的每一个项目一定都能够成功。这和我们打球一样,不可能保证每一场球都能赢,这不现实。

其他的投资人也会同样面对压力,但对我而言,我需要直接向公众去交这份答卷。

深挖奥林匹克的品牌价值

我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打球阶段、读书阶段、工作阶段。要说清楚为什么我现在涉足体育投资产业,还要从我退役后去读书开始讲起。

我24岁退役以后,先在清华大学读的英文专业,后来去英国留学,研究的是中国的社会学。

当时,我经常被记者问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乒乓球能够这么长时间称霸世界、长盛不衰?第二,为什么中国的女运动员在国际上的成绩比男运动员成绩更突出?所以我在做硕士研究的时候,最终跟导师讨论、确定的研究方向,就是试图解答这两个问题。

通过研究,我也的确找到了它特有的一些原因和因素。

我还曾有幸参与过两次申奥工作,我们国家在第二次申奥获得了成功。当时,国家体育总局送我出去读书,就因我曾参与过申奥工作,特别希望我能够回来工作。

2003年2月,我从英国读完硕士,应国家要求回来,国家体育总局直接把我派驻到了奥组委的市场开发部。

市场开发部的工作,就是跟企业打交道,给奥运会筹款。筹款,不是让你募捐,而是用市场化的手段,让别人来赞助。我们把“筹款”称为市场开发更合适。当对方提供了赞助之后,我们要给他相应的回报。

奥运本身有很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入驻奥运赛场的企业,可以通过媒体,全方位的曝光宣传自己的品牌,从而获得巨大权益。在奥运这个平台上,它对企业的权益保障、对品牌形象的树立、对企业相关客户的利益回报,都非常丰厚。

从2003年开始到奥运结束,我与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进行了一些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穿插负责过中国奥委会的市场开发工作。

因此,我主要的留学回来的经历,包括后来的博士课题研究方向,全部都是这条线。这条线就是奥林匹克的品牌价值。

萨马兰奇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120亿美元现金

关于奥林匹克,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但是却鲜有人清楚奥林匹克背后的商业价值。奥林匹克商业价值的开发,有一整非常完整的逻辑。

国际奥委会的运作和联合国完全相反,联合国需要每一个会员国家交纳会费。国际奥委会会根据成员单位的大小等一系列的评估手段,给他们发钱。它有200多个会员单位,有国家,也有地区,只要是它的成员单位,就有权利分到钱。相应的,成员单位的责任是,去宣传、推广和发展本国的奥林匹克运动。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NGO组织,它的钱从哪里来?

1997年,我有幸被中国奥委会推荐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从那开始,再加上之前跟老萨(萨马兰奇)之间的友谊,我见证了在老萨主导和推动下的国际奥委会成熟的市场开会运作过程。

老萨是这套体系的主导者和缔造者,他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

他跟我讲,1980年,当他成为国际奥会主席的时候,国际奥委会只有一栋两层小楼、20个雇员,工资只能撑到当年,马上就发不出来了,没钱了。

21年后,他从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退休时,他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120亿美元在账上。这120亿美元,可以保证即使在发生战争的极端情况下,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也能正常运转。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所有人类的共同追求。但老萨通过市场运作,实现了国际奥委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然而,这个体系是怎么运做的?这些东西到底对我们中国有多大的借鉴作用呢?

我的工作与学习,一直围绕体育产业

在我为期五年的博士研究阶段,我便潜下心来,仔细研究了老萨创造的这套体系。

从2003年到现在,我前前后后在国际奥委会工作了13年,有幸深度参与到体育产业里的相关工作,并获得了一些认知。

国际奥委会的商业体系,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国来。中国有中国的文化和土壤,以及中国人对自己的商业价值的判断。我们需要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地、调整。

我真的很幸运。自从退役下来,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并没有把我放在体系内部做教练,而是把我安排在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中国奥委会的市场开发所在地,我得以从退役之后就直接在这里工作。这个中心的工作就是促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富有盛名的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就是她主办的。

所以,从我自身的实践工作开始,到我的学术研究,都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做的研究和工作,都跟体育产业有关,也一直在跟企业打交道。

那个时候,我更多的是代表了中国奥委会,代表了北京奥组委去跟企业谈,谈市场合作。现在反过头来,我成为市场这一端的一个企业,跟相关的人谈、跟机构谈。这并没有关系,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在产业领域里面工作。

好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会好奇地发问,邓亚萍到底干过什么,现在居然“跨界”到体育产业投资领域里?

通过梳理我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从2003年一步一步走过来,到现在,我有幸从事体育产业投资方面的工作,做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就不再奇怪了。

因我的个人经历,我对体育产业有了一些系统的认知,我知道中国体育产业企业面临哪些困难,我甚至知道他们的心路历程。我希望以自身绵薄之力,在体育产业领域,继续为国家做一点工作。

但大家对体育的认知更多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就是打比赛、夺金牌。至于体育还有产业吗?体育还可以挣钱吗?体育有其他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方面的东西吗?则没有全面认识。

我为什么要做体育产业?

体育,可以分成三块,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前两者为我们所熟知,实际上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也很快,因为它是前两者的重要支撑,它用产业的力量整合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高两者的品质,也让它们更有活力。

2008年是对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实现了承办夏季奥运会的百年梦想,在体育竞技领域也表现优秀,拿到了历史上最多的金牌,从体育事业上来讲,2008年中国体育事业达到了顶峰。

六年之后,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我们也称它46号文件,那个时候就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体育产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之所以那个时候提出来这个观点,是因为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国人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有了这方面的诉求。

现在,中国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迫切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毫无疑问成为第一方阵。随着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体育产业顺势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我希望可以通过邓亚萍体育产业基金,来推动中国相关体育创新创业项目的成长、促进国内外体育产业交流,尤其是,可以帮助曾经的同行们——退役运动员实现更好的转型。

打造便民惠民的体育健身场馆,让大家健身休闲有去处

中国现在有2亿多老年人,我们也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宅在家里,不爱出去。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或空间,促使大家走出去,做一些运动,释放一些压力,多交一些朋友。国家在全民健身领域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但是要想把全面健身做成一个优秀模式,必须与产业、投资挂钩,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双赢。我很想去探索,但它到底能不能成功,现在很难说。我们现在的基本思路是,在靠近人们的主生活区附近,最好是三五公里,建设一个可大可小的社区运动中心。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朴素的场地、最专业的设施,配上专业的指导教练(比如退役运动员),指导社区居民正确的运动方法。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把社区居民凝聚和团结起来,打造一种互相帮衬、倾诉理解的优质居住氛围。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即将落地,预计在4月份试运营。目前有三个馆,一个球类综合管,包括篮球和羽毛球;一个游泳馆;还有一个很大的蹦床公园。每个馆占地4000平米,再加上综合服务大厅,共占地13600平米。

投身公益事业,不仅要有情怀,更要讲规范和专业

我是生于70年代的人,小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家里没有卫生间,大晚上黑咕隆咚地也得跑出去,还有很多老鼠到处乱窜。

正因为我小时候苦过,所以我会孤注一掷地打球、学习和工作,也希望尽绵薄之力帮助依然困难的人们。所以从1992年到现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92年,我拿了奥运会冠军,回来以后得到一些奖金,当时就拿了5万块钱出来,捐给了河南的希望工程,建了希望小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公益组织、公益项目。

2007年7月29日,邓亚萍来到福州为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每人捐赠5000元人民币,用于他们的近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在偶然间,我遇到了“超仁妈妈”这个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是由无数个妈妈组成的,里面的妈妈是各种各样的。

比如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是唐氏综合症患儿,先生抛下他们走了,她开始很迷惘,这辈子可能就完了,但之后她选择了坚强,通过努力学习和钻研,拜访了很多医生,慢慢知道了怎样把一个唐氏孩子培养起来,现在她的孩子很不错,可以很自立。后来,她发现还有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她就开始去帮助那些妈妈。

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这些妈妈们组织了一个伟大的公益项目,真的很了不起。

然而,“超仁妈妈”是一个NGO组织,它要发展得好,能够在未来帮助更多妈妈,仅仅依靠妈妈们的情怀是不够的。当你只是一个人做一件事,大家并不会觉得怎么样。当有一群人跟着你,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领导力、管理能力、规范性、透明度,都很重要。

因为这是公益,人家所捐的每一分钱都是爱心。就像经营一家企业,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这个组织怎样能够对得起大家,就一定需要规范运营。只有组织规范了,所有的公益愿景、善意和爱心,才能够以正能量输出,团结更多人,最终才能帮助更多人。

在这方面,我恰恰能够帮到他们,因为我在国外生活过、学习过,我看到国外的NGO组织是非常专业的,不是仅凭爱心来运作的。爱心是基础,它更需要专业化的运作方法。

2015年9月11日,河南郑州,奥运冠军邓亚萍回到家乡,走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捐赠了价值不菲的体育用品,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于是,我在2018年为他们找到了一些资源,跟全国妇联牵线,组织了30位“超仁妈妈”,去英国剑桥商学院的女性领导力中心学习。

那里本来就有一个国际女性论坛,但他们又因此专门给中国女性设立了一个专题论坛,希望更好地在国际层面上宣传中国女性。那一天,这个论坛人员爆满,外国人也很好奇,想要来了解:中国女性是怎么做到的。

能够帮到他们,我感到特别光荣,这对我来说真的是无上荣耀。

结语

曾经作为一个运动员,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受严格的职业训练,选择了这条路或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勇挑重担,去勇于承担这份责任。

甭管球打赢了还是打输了,赢了,不是我一个人赢的,因为平常的训练都是靠大家来帮助实现的;输了,肯定首先要去检讨自己,要敢于面对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就是一种担当。

当这种担当养成了习惯以后,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我自己要怎么样,而是我做这个事情能够为团队贡献多大的力量。

能跟自己较真就不要甩锅给人生,专注于自己才能成功,关键时刻能控制住自己的人就能胜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不能去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没有任何一个简简单单的成功,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容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正处于努力向上的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留学人员应该勇挑重担,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历史的重任。只有将这种挑担子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们的祖国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