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内,立了一块牌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撼动人心的口号,正在这里焕发着新的激情。

中白工业园,作为“一带一路”样板工程,犹如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吸引着众多高科技企业先锋,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宝莲华新能源集团(下称“宝莲华”)总裁熊健就是其中一位。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后,熊健积极寻求“接口”,带领宝莲华走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市场,逐渐叩开中东欧大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如何在倡议的指引下寻求“接口”,开拓陌生市场?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有多大?

带着这些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熊健,并请他聊了聊民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寻找机遇的心路历程。

从外交官到企业家

熊健是中苏关系解冻后第一批公派留苏博士生。1998年,再次踏入俄罗斯国境时,熊健的身份是中国驻俄联邦大使馆外交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高峰会晤和APEC会议,熊健在重要场合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夫人担当翻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其同时,环境与能源问题成为全球焦点议题,熊健敏锐地发现,地热能作为“最稳定、最可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熊健下海经商,创建宝莲华公司,利用地热新能源对建筑进行综合节能改造设计服务。

2012年,熊健决定“走出去”,首站乌克兰,“乌克兰化石能源匮乏,但地热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

宝莲华采用自身研发的针对寒冷国家和地区不平衡工况下的热泵技术平衡系统和高效热机成套设备,率先启动实施乌克兰国家浅层地热集中供热节能改造项目。2013年,熊健等来了一个对公司开拓中东欧市场的极好机会。

等来“一带一路”东风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熊健积极寻求对标“一带一路”的“接口”。

在熊健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从国家层面解决了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风险。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宝莲华公司已从乌克兰,走到了白俄罗斯、波兰等国,进行地热供能成套设备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

2014年11月,宝莲华在乌克兰建设联合实验室,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研发针对寒冷国家和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和提供生活热水的综合解决方案。

那一年,适逢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一触即发,乌克兰局势骤然紧张,熊健搭乘的前往乌克兰的航班乘客甚少,几乎没有亚洲面孔,“大家都不敢去了”。

但是,熊健从未停止脚步,“乌克兰是典型的寒冷气候国家,一年中有6个半月需要采暖,全年需要供应生活热水。由于天然气资源紧张,用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天然气供暖是市场刚需,这一市场刚需不会因政权更迭而改变”。宝莲华与乌克兰罗夫诺州、基辅市等城市热力公司合作,实施第一批浅层地热供暖改造计划的19个项目。

在2017年举办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熊健与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雅罗申科签署入园协议。宝莲华也成为首批与中白工业园签约的企业。

“其他都是大型的央企国企,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民营企业。”熊健说。

宝莲华在白俄罗斯设立全资子公司——宝莲华(白俄罗斯)有限公司,获得国家《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专业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源热泵主机机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一体机以及适应寒冷国家和地区环境特征的室内换热设备和低温高效换热器。

这些产品可以零关税走进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市场,并以点及面,叩开中东欧市场的大门。

6年前,宝莲华将业务拓展到白俄罗斯时,白俄罗斯业界对浅层地热供能系统为何物知之甚少。宝莲华将这一系统工程概念引入白俄,并完成该国首次土壤热物性-地热响应测试实验,为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绿色采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现在,宝莲华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和国家建筑设计单位合作设立中白地热能联合实验室和国际工程中心,牵头制订《白俄罗斯实施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国家技术规范》。而在此之前,白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国家技术规范几乎是空白。

据熊健介绍,目前白俄罗斯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吸引外资力度很大,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影响了白俄罗斯的经济政策。

积极建言献策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中国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超6000多亿美元。

那么,民企如何在“一带一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呢?

宝莲华是一家民企,但是,熊健不仅有企业家战略,还有政策全局视野,几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熊健积建言献策。

宝莲华落地上海,熊健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上海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重点项目库,加强分类指导;研究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上海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融资体制;积极落实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除了从大局着眼,熊健也有自己的小困惑:贷款融资难度大,制约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早在2015年,熊健就提出,上海企业“走出去”缺乏融资体制的系统配合。

他建议,上海财政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上海企业在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建设资源基地、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给予政策支持。此外,相关商务部门应在保障金融机构利益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保险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抵押融资担保,第三方担保,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引导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及政府保险费用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熊健还建议采用创新模式,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鼓励支持民企资本组建“巨人式”联合投资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几年来,相关政策一直在调整改善。4月3日,民营上市公司特变电工在上交所市场发行小公募公司债券(19特电01)5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运营。

据记者了解,这是首单以“一带一路”项目公司债券为参考债务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一次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有益尝试。

熊健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快的改善资金问题的渠道。“企业开发市场、产品生产不能等,一等就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