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的4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论坛圆桌峰会发表了联合公报,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作为要发挥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的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关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是责任所在。欧美同学会已经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调动其所团结的广大留学人员的智力资源,发挥其所联系的中外专家学者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在5月15日举行的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国际智库论坛暨菖蒲河论坛上,相关议题自然成为重点。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探索就不断在发展。本届菖蒲河论坛上,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学者带来了理论与教学体系最新的成果。

薄智跃是西交(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创新,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门槛低、有资金支持和开放性——只要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感兴趣都欢迎。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国际解读——“一带一路”中国在说国际合作,但有一些国家在说文明冲突。其次是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影响。第三是人才的培养、智库建设。最重要的是企业参与建设过程中在文化、语言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陌生。第四是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的平衡。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的挑战。不仅仅是中国的倡议,更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能否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联手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造福全人类,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西交(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薄智跃 图/赵宇

来自于香港理工大学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杨立伟,介绍了这所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就开始了从人才培养角度的探索。通过与内地高校的合作,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的高校和政府合作,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暑期培训项目、青年领袖项目等等。香港理工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学生提供服务性学习课程,现在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在六个“一带一路”国家参加服务性学习。学校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设立交换生项目,差不多每年有200多个学生参加交换生项目。设立研究项目,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学生在理工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还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年轻学者提供访学项目。

香港理工大学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杨立伟 图/赵宇

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分别是内地与香港地区极具实力的高等院校。两位教授的发言展示出鲜明的特色:西安交大一贯的、深厚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香港理工则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务实精神。两者对于“一带一路”理论研究和教学体系的探索,则是现代学术精神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