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的故宫凭何成为“新晋网红”?我们如何洞悉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明将通过怎样的交流互鉴,自信阔步走出国门?

继海外顶级名校中国论坛季后,2019年凤凰网国际智库“与世界对话”系列论坛再启航。5月15日、16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国际智库论坛在菖蒲河沿岸举行,凤凰网作为独家媒体合作伙伴对论坛进行精彩报道。故宫博物院院长、“新掌门”王旭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围绕“中国文化的交融互鉴”的主题进行演讲。

在王旭东看来,故宫和敦煌建立了完整的自汉以后的中国历史,并遗留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包容开放,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发展自己的文明”。王旭东表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古人是如何进行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国家足够开放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才将到达高潮。

以下为王旭东现场发言内容精编: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中华文明的发展靠的是包容、开放、吸收】

我在一个月前来到故宫博物院,之前在敦煌待了28年。我非常幸运能够为中国最伟大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所以我今天将从敦煌和故宫谈中国文化的交融与互鉴。

提到敦煌,大家觉得是一个非常神秘、神奇的地方什么是敦煌?不得不提到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在敦煌这片土地上居住过的人,共同抵抗匈奴对河西走廊的占领。当汉武帝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他的使命就变成了为汉帝国跟西方世界建立至关重要的联系。随着帝国不断壮大,汉武帝需要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贸易、科技、文化的联系,丝绸之路孕育而生。

“丝绸之路”是后来学者命名的,为什么会选择在敦煌来建立敦煌郡,包括建立两关,玉门关呢?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条件很特殊。敦煌虽是一个小小绿洲,但它被茫茫戈壁所包围。东来西往的旅人需要找到地方落脚、补充营养。所以,随着阳关、玉门关的建立,它铭记着这个民族向西进取的决心。

中原文化在敦煌成立了几百年,当来自印度的文化通过西域、通过河西走廊向世界传播时,敦煌做好了文化准备,莫高窟在公元366年诞生了。它的诞生整整持续了1000年,记录了佛教及佛教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其早期受到了西域包括中亚、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中国化。从主题到绘画技法、表现形式,这一切都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我们见证了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原文明交融互鉴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透过壁画、彩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包容开放,且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发展自己的文明。在一幅45000多平米的壁画中,我们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中原人的形象,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在同地方造像,把不同的民族汇聚起来,延续传承中华文化。

公元1900年,藏经洞在莫高窟被发现了,这是一段让人心酸的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进驻北京,晚清王朝早已自顾不暇,其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这些文献、文物都被外国探险家或一些考古学家文化的“强盗们”,带到世界各地,当然这些文献在世界各地保存得比较好。正因这些文献走到国外,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它的珍贵,提出把剩下的文献从敦煌带到北京。从此,“敦煌学”诞生了。敦煌学的诞生与藏经洞的发现密切相联,因为5000多卷文献记录了近一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民俗历史,包括佛教经典,还有不少其他民族和宗教的文献文字。

我们从文献中间发现,不同的民族可以在怎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能够和谐相处,同时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小宗教和外来宗教逐渐消失,最后佛教独大,都对当代社会都有诸多启示。

【故宫和敦煌建立了完整的自汉以后的中国历史】

故宫从明代开始,经历了明清两朝,这恰恰是敦煌的衰落、嘉峪关的建立、且把敦煌地区民众搬迁到关内的时期。实际上,敦煌跟故宫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从汉以后的古代历史。故宫占地面积即红墙之内有72万平方米,我们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6.7万平方米,保存有186万多件各类的藏品,这些都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脉络。

故宫收藏的文献、文物在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也深受影响。例如青花瓷,实际青花瓷的产生是来自中东的低温陶器青花陶,这是跟中国高温的白瓷结合的产物。故宫将在50天后举行主题为“青花瓷”的重要展览,它变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青花瓷让我们完整地看到元到清的阶段。青花瓷是怎么产生的,技艺变革是怎样的,又怎样走向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模仿。但这类传播都是商品传播,并非真正意义上中华文化的传播,从侧面可以看到文化传播是依赖于商品贸易逐渐走向世界的。

再例如故宫的琉璃瓦,它也是宗教贡品,但到明清两代便成为皇家宫殿非常重要的建筑构件。它的产生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变成我们自己的。琉璃的使用在敦煌壁画、唐三彩种很常见,其是皇宫的重要象征。

从清代开始或更早,中方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借鉴逐渐变多,但它仅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或有选择性的学习借鉴。康熙皇帝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且通过传教士学习科学、数学、测绘方面的知识,这些在故宫也有很多保留,供后人见证。

故宫还保存了大量的钟表,它们有的来自西方,有的是赠品,有的是购买的,有的是定制产品,但它们大多为宫廷生活服务,并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推广,所以这些科学技术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乾隆对藏传佛教的接纳或信仰也很深,故宫仍保留了很多藏传佛教的寺院、佛造像等,这种信仰把很多不同地域的人们紧紧连接到一起。很多文物让我们见证清朝的皇帝及其百姓在信仰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方面。

从敦煌到故宫,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丰厚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为了保护、并挖掘其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意义,大量的海内外合作依此展开。文物领域的国际合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于敦煌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来讲,国际合作的范围仍不够广、合作深度有待挖掘。我们愿意以更广阔的胸怀、更开放的视野,欢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学术机构,包括我们的高校,加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的行列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挖掘它们的价值,让价值呈现出来、传播出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定会给我们各自的文明带来益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能够在充分挖掘自己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认识到古人是如何交流互鉴的。当国家开放时,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等都将达到一个历史高潮。当国家闭关锁国、不够自信,或过于自负时,国家就会走下坡路,历史恰恰印证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