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陆之迅5月16日北京报道】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国际智库论坛暨菖蒲河论坛16日在北京举行。在留学交流与人才培养的主题讨论中,中外大学校长认为,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去名校,拿更多证书,而是培养多元文化下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等。

【供美洲】中外大学校长为留学生点出“真知识”(配图)(1)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16日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当天,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在论坛现场分享说,理想的留学经历,“能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启示性作用”。

雷蒙曾在多所大学任过职,康奈尔大学第11任校长、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第15任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院院长,这些是他以前的角色。多年从事教育,他注意到,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留学生及其父母十分在意学校的排名,能否拿到更多的证书。

“这是一种错误观念。”雷蒙说,“我告诉这些父母,希望他们不要被这种追求误导。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一条很好的道路,帮助他们实现价值,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他强调,出国留学经历应拓展双语能力,如果能从不同的语言角度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可以显著地提高人的同理心,便于优化思维方式。

在雷蒙看来,留学阶段,只和老乡交往,就像活在一个泡泡里,留学的经历就被浪费了。说当地的语言,和当地人交流,沉浸式地融入社会和社区,学会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如此,在未来的工作中,留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供美洲】中外大学校长为留学生点出“真知识”(配图)(2)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助理副校长路家敏16日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在当天的论坛现场,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助理副校长路家敏也在强调学生的应变能力。他说,现在,变革的力量多来自科技,但也不全是,社会、政治、文化,也在改变世界。这些变量推动着教育的改革。”

“劳动市场也在改变。作为教育机构,我们职责是确保学生能够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路家敏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认知的能力,他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掌握不同的技能,而且在未来,有些学生的工作可能还和机器人协作。

【供美洲】中外大学校长为留学生点出“真知识”(配图)(3)

  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吴宏伟16日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训练成有思想的人,去哪一个行业都做得出色。”香港科技大学每年约有四成的学生做交换生,该校协理副校长吴宏伟说,“我们应该培养全才的研究生、博士生……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最高境界(是)心中有剑,手中无剑,这是最高境界。”

吴宏伟以他的一个学生求职经历举例。毕业时,这名学生拿到了多个工作机会:投资公司、建筑公司、石油公司、顾问公司等。而在顾问公司工作两年后,该学生回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之后又去了香港大学教书,“我们训练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做到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