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勇是个非常乐观向上的“80后”海归硕士,他在2003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到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学习食品技术,2007年硕士毕业,并在2009年获得了法国国家科学硕士和葡萄牙国家科学硕士。现担任湖南东泽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7月,姚尚勇参加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贫困牧民养殖青羊项目学习。 

异国他乡曾仰望苍穹

2003年,姚尚勇从中国农大本科毕业,在检疫系统工作了两年后,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不足。因为有大学舍友已在国外硕士学习,他羡慕不已,也决定继续深造。姚尚勇的父母都是老三届学生,对儿子学习有严格要求,并把所以未来期望都放在儿子身上,更希望姚尚勇能继续深造。

2005年,姚尚勇终于走出国门。当时他搭乘芬兰航空航班去比利时。近10个小时行程,他完全处于兴奋状态。那时芬航餐具还是不锈钢的,得到空乘允许后,姚尚勇高兴地把餐具都打包带走了。

留学生活开始后,让姚尚勇感到不舒服的是,很多时候他会被误认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国外同学对中国也了解很少。欧洲媒体当时报道中国也多是非正面的新闻。主动打招呼的大多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同学,尤其是来自埃塞尔比亚等中国援建国家的学生。

去法国读硕士课程前,姚尚勇只学习了60个学时的法语,他上课听得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他录完课程回去听,依旧听不懂,最后,他联合班上几个法语最差的学生,一起给领导写信,反映情况。院里特别请了一位法语老师,每天2小时补习法语。

整整三个月,姚尚勇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醒来听到的声音都是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法语。没想到期末考试,他还是挂了一科。他没泄气,继续努力学习法语。2009年硕士毕业,全程法语论文答辩,拿到的是优良成绩。姚尚勇说,留学第一个解决的困难一定是语言,无论做多少准备都不过分。

留学面对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文化,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比利时,姚尚勇用课余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那一年,他洗完了这一辈子需要洗的碟子,擦完了无数叉子,切完了几十袋洋葱。当时他戴着实验室护目镜,切洋葱时仍然泪流满面。他曾经独自偷闲躺在餐厅后面草地上,看着划过天空的飞机,想着什么时候能学成归国,回到亲人身边,想着想着,禁不住又泪流满面。

有一次期末考试前,电脑系统突然崩溃了,当时用的还是windowsXP,当地电脑店修复一个系统需要花费225欧元,还是荷兰语的系统,为了省钱,他只能自己修。熬了整整一个通宵,在同学帮助下,电脑终于修好了。他抬头一看,天亮了,望着同学熬红的双眼,他心中充满了感动。留学生活,让姚尚勇学会了独立面对。遇到问题,他会列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归国发展扎根大农业

毕业典礼结束的第二天,姚尚勇就坐上了直飞北京的航班。他拒绝了法国非常著名的保险公司的offer。他说,2009年,欧洲经济已经开始缓慢衰退,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也是葡萄酒行业的黄金期。另外,在欧洲企业内,中国人的发展始终有着限制,而且文化差异还很大。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是家中独子,希望离父母更近一些,他根本没想过留在国外,所以选择立刻回国。

姚尚勇从小对生物很感兴趣,曾经最想读的专业是“野生动物行为学”,可惜国内没有大学开设这个专业,他最终选择了大农业方向,包括农业和食品等。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大力发展工业几十年后,农业必然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相比欧洲,无论技术、深加工、品牌等各方面,国内农业还有不小的差距。姚尚勇相信,中国终究会有一天能赶上并超越欧洲,这是他选择农业作为奋斗事业的重要原因。

他希望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能做一些事情。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他的理解是——好好种豆得好豆,好好种瓜得好瓜。农业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抓细节,沉下心钻研。农业领域特别明显的体现这样一个真理——每一步路都不白走,每一滴汗都不白流。他感觉,农业的收获会给人带来最踏实的收获,最满足的幸福感。

回国后,姚尚勇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身份转变。自己不再是学生了,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欧美国家相比,他感觉国内效率是最高的,并且国内还有了更高要求。解决困难没有任何捷径,留学生并不一定就比国内毕业生更优秀。

姚尚勇早就听说过欧美同学会,但是一直觉得是非常高大尚的组织,没想过能加入。后来,有同学加入后推荐他,他马上申请加入了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随即参加欧美同学会组织的扶贫项目。他实地考察,给当地政府和农户提供咨询和服务,遇到了很多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学长。姚尚勇感觉到一个大家庭,在这里他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获取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资源。

 

精准扶贫已经在路上

从2013年开始,姚尚勇完成事业转型,从葡萄酒贸易转型到大农业范畴。刚开始,他协助国外企业在国内建立农庄、农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自己曾尝试创业,在河北和当地农民一起引进种植新的瓜果品种,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现在,他负责农业方向投资并进行实体管理。从2017年开始,他在集团下属的全资牧业子公司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引导农户和农村合作社进行肉牛养殖。姚尚勇把先进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

在湖南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姚尚勇参加了扶贫活动。他们到农村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时,场内养殖的牛瘦骨嶙峋,比羊大不了多少。场内饲料,是靠一个工人每天去割各种杂草。场地污水横流,粪污直接排放到边上的河流里面。召集全体合作社员开会时,那么多会员仅有一个人会说普通话,彼此感觉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交流太困难。场里面的信号是2G,连微信都无法使用。他们在那坚持了整整一周,考察、谈判、建立新公司、投入资金、改善场地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有序展开。

现在,场内有了成型的养殖牛舍、有机肥生产设备、好品种的肉牛、合理的饲料搭配。2018年,就完成了超过10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合作社成员也从不信任,到主动热情地邀请我们做客。虽然过程无比艰辛,但扶贫效果很好,姚尚勇感觉,这是几年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工作经历。

姚尚勇感觉创业的艰难,远大于留学。留学是通过努力获取学位、获取经历的过程,压力没有创业大。创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且没有可见的终点。他说:“创业需要一个强大的心脏,足够丰厚的钱包,非常大的勇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018年中,改建结束的精准扶贫牛场。 

倾心付出敢于硬碰硬

姚尚勇说,从公司所在的湖南省来看,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当地很多农村壮劳力都在外打工,种植农田收入很低,甚至还有不少农田荒废了。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如何利用国家政策,保护好环境,同时利用肉牛养殖来协助贫困户脱贫。

今年全国“两会”,姚尚勇最关注的还是国家对于农业方面的政策。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姚尚勇鼓励非常大。因为在农业深耕多年,又参加精准扶贫工作,他越来越觉得把农村建设好,让贫困农民脱贫并让他们生活更加富裕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又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姚尚勇认为,归国留学人员作为扶贫生力军,掌握着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