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东郊宾馆开幕,在上午进行的大会演讲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发言。澎湃新闻记者陈伊萍摄


5月25日,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东郊宾馆开幕,在上午进行的大会演讲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国际科技共同体遇到了重大风险,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加强国际合作的决心不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科技公共产品的努力不减。陈竺说,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正在酝酿着新的革命,中国的贡献日益突出,中国科技界要增强自信心。


据他透露,目前全球科技投入持续加大,成果丰硕,其中,中国研发的投入为全球第二。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与健康、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中国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他也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加速涌现、群体突破、深度融合的态势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两面性。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加速释放,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为竞争格局、劳动就业、社会治理乃至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比如某些科技上的颠覆性创新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产品进行新的替代,对传统行业产生‘归零效应’。或者一些科技创新会影响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对既有防护体系带来打击。”陈竺说,面对科技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主要方式比如有国际共治、法律和制度体系的维护、应对性技术的研发等。但是,当前国际科技共同体遇到了重大风险,陈竺说:“科技能力在个别国家被利益集团视为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政策工具,沦为其维护霸权和打压新经济体国家崛起的手段。”


他认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是和平的语言,中国的科技界要像“华为”学习。“华为每年科技经费将近200亿美元,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6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其研究体量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科学研究院。”陈竺指出,中国要从科技大国迈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唯有依靠自主创新创造。必须舍得投入,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发展更加自主完整同时也更加开放的科学理论研究体系和战略性、通用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各领域的转化研究。同时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加强国际合作的决心不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科技公共产品的努力不减。

同时,陈竺还认为,科技创新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来释放科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基础,弘扬科学精神、奋斗精神是核心,筑牢科技诚信、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是保障,建立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