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期,吴玉华每天仍然保持着高度繁忙的工作节奏,以至于本次采访的时间是从晚上22点30分开始的。作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经济组成员、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张江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上海长三角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玉华认为自己理应时刻忙碌,以保持对经开区活力的激发和引导。


至2018年,上海拥有6家国家级经开区,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在全国经开区里竖起了一面旗帜。展望未来,吴玉华认为,经开区不能众区一面、同质化竞争,必须突出区位优势、实现特质发展。

记者:您与经济开发区是如何结缘的?

吴玉华:我最早是宝钢集团驻欧洲总代表,后来到西门子做中国区副总裁。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上海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为531平方公里的1区22园大张江航空母舰终于浮出水面并迅速发展。至2017年,张江示范区已经拥有7万家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1700多个研发机构,规模以上企业总营收达到4.25万亿元。


大张江的格局下,一家公司悄然成立,它就是上海市张江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弘扬和提升张江这一国家品牌,实现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走向全世界的三步战略。万事俱备,领导开始寻找团队核心人物。这个人必须有国际视野,懂专业、懂企业、懂政府、懂园区、懂外语等等。最终,他们把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领导找我谈话,说我们对你的情况很了解。你最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德语,28岁出任宝钢驻欧洲总代表,兼任宝钢集团首席翻译,后来又受宝钢公派,到国外去学习计算机管理和自动化专业。宝钢二期工程投产后,宝钢集团董事会再次公派你去德国全脱产专攻经济和法律专业,获德国经济学硕士学位。我们觉得你就是我们找了好多年的最理想人选。


说实话,当时我还有些犹豫。15年前,我从央企转到跨国公司,现在,又要从跨国公司转到高新园区。且不说工资待遇要大幅度降低,一个混合体制的企业对我来说也存有一定不确定性。最后决定我去这家平台公司任职的是8个字:留学报国、家国情怀。


那时,经开区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多从事国际贸易项下的产品商品加工、制作和出口。我认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发展不可持续。董事会赞成这一观点,我们一致决定把我们的新型园区做成中国园区中的科技尖塔,让它变成中国自主核心技术孵化、加速、成熟和领先的高地。现在看来,我们当时还是看得比较准的。 


2014年,我们创建了中国首个跨省界的科技园区———上海长三角科技城,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45平方公里在浙沪界河南边浙江省境内,42平方公里在界河北面的上海市境内,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张江共同规划、设计、建设、经营和管理。科技城瞄准的是21世纪战略新兴产业,其目标是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示范性科技高地。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在您看来,经开区在中国经济活动中有怎样的地位?

吴玉华:可以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基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载体。经开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基地,城乡就业的主阵地和产城融合的主战场,百姓提高收入和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记者:这些年,您眼中的张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开区对区域内企业的助力作用又是怎样的?

吴玉华:张江依托上海的国际化优势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政策、科技、产业、资本等优势,逐渐成长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帮助企业做了很多保姆式或称“店小二”式的工作,让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经营业务,降本增效。同时,经开区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构建了产业生态圈,帮助企业能够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中进行专业分工的精准筹划、稀缺资源的共享互用、竞争能力的大幅提高。

记者:围绕目前国务院对经开区的新要求,您如何解读?

吴玉华:我认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该是溢出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的承接区,改革开放政策的先行先试区,地方政府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集中聚集区,从而成为国家各经济发展带的龙头和脊梁。


当前,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璀璨繁星遍地开花熠熠生辉,但因为没有标准,你也做,我也做,有时还在抢资源,造成众花一相式同质竞争,甚至不当竞争。现在,是时候把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串联起来,形成东西联合、南北呼应的整体布局。


第一步是在大中型港口城市布点,赋予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吸引国外资本、资源、技术、人才,推动进出口贸易。第二步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再出发,继续在沿海地区建立经开区密集带,从整体上推动东部集中发展。第三步是东部和南部经开区应主要围绕新制度、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创新和引入,同时做好过剩资本、资源、技术、人才向中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的有序延伸。


在具体运作方面,我想提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建议制定《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法》,从顶层设计上统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营运、管理、考核和调控的标准。


二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开区要进一步平衡招商引资和技术的比重,加大培育、引进技术性企业和研发总部,要跳出地域看国家,跳出国家看世界,为园寻技、为国备技。各主管和考核部门,应减少税收、体量等硬性指标考核,引导我国经开区领导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通过加强对开发区技术储备、研发培育等软性指标的收集和鼓励,使得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够真正成为将经济与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增长区。


三是在推动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经开区整体上市前提下,夯实上市经开区的核心优质资产。由于经开区主要功能是载体、平台、试验田,核心优质资产有限,所以要加大培育经开区核心资产群,包括:经开区资产集团、经开区金融集团、经开区知识产权集团。


四是鼓励领先的国家级经开区在中西部地区开发飞地。借鉴优质教育集团、医疗集团建设飞地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建设国家级经开区中西部飞地,对管理团队进行全面赋能,让他们一个个都能成为聪明机灵的接盘侠,有能力、有实力承接东部资本、技术、人才等有序转移。


五是探索建立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金融产业示范区和国家进口商品综合博览示范区五区联动的有效机制。


六是以国内最成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示范版本,沿着“一带一路”向国外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创新园区,让这些海内外共建园区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珍珠一般,牢牢地镶嵌在金色“一带一路”上。

(本文原标题为《众花一相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吴玉华谈上海张江经开区前世今生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