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21日,欧美同学会举行“知国情、话自信”海归系列恳谈会宁夏行活动。此次活动由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程洪明带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杨继宏,宁夏西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保师等领导参加活动。

来自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欧美同学会各级各类组织的代表近30人参观考察了硝河乡养牛示范基地和冷凉蔬菜集散地、马莲乡向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永宁县闽宁镇东西扶贫协作示范地、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有限公司,学习交流发展经验,接洽项目合作,探索乡村发展振兴路径,在将扶贫和乡村振兴深度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新坐标。

脱贫攻坚——黄土地上的实践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如期打赢助力脱贫攻坚战,欧美同学会重任在肩。

硝河乡,是欧美同学会四个定点帮扶地区之一。2018年总会将包括硝河乡在内的黔甘宁三省区四县三镇一乡确定为定点帮扶地区,先后举行了数十次座谈会、对接会及现场考察。同年9月在银川举行了欧美同学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这也是欧美同学会向全国留学人员组织和留学人员做出的重要部署。

今年4月初,陈竺会长率欧美同学会一行来宁,调研助力宁夏脱贫攻坚工作并发表讲话指出,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欧美同学会要进一步抓好各项备忘录、框架协议计划的落实,抓紧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对接,协同推进项目尽快落地,早日惠及宁夏群众。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硝河乡的主要产业。总体来看,目前还存在草畜产业效益较低、蔬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有短板、产业结构需要再调整、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欧美同学会为当地脱贫想实招、办实事的行动从未停止。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啃下这块硬骨头,海归学长们迎难而上,帮扶也更加深入。

江苏欧美同学会开展的“启明星行动”已组织留学人员多次到宁夏对接帮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并受到好评。江苏欧美同学会青委会副主委、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键说,“我们这一代海归学子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走好新的长征路。当下,我们将以总会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践行理想和实现价值的重点,为当地发展和百姓富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次是无锡大学科技园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朝阳第四次来到西吉。他对帮扶工作也有了新认识。他说,“更应该通过星星之火式的思想、观念引导实施帮扶,让帮扶对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对于西吉等地的发展,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上海经海纬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慧建议道,“产业要与市场联动,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建立政府专家顾问团,为宁夏提供智力大脑。”

去年8月,欧美同学会组织海归专家服务团来到西吉县硝河乡,捐赠了价值436万元的医疗器械、教学设备,为当地送去了“真金白银”,与当地签订养殖、旅游扶贫等19个领域的合作协议,此外先后举办脱贫攻坚座谈会11次,开展产业培训3场次,有效激发了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希望和动力。

小康不是奢望,道路就在前方——助力脱贫攻坚,发力乡村振兴,欧美同学会和广大留学人员始终斗志昂扬。

乡村新动能——“绿色发展”成关键词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

宏观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微观层面,循环绿色经济的发展,正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留学人员参观的向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通过“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牛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种植马铃薯、绿色蔬菜、优质牧草→牧草饲养肉牛”的一体化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已先后吸纳2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就业,生产期人工月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

记者与西吉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高级农艺师马仁彪攀谈时了解到,他每天花在蔬菜水果管理上的时间大约是10小时。向丰产业园种植的桃子包括“皇冠”“超早脆”“红不软”三个品种, 这些桃子供不应求,但宣传还要跟上,希望海归人员出出主意。

依托一粒粒小小的枸杞,中宁县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实践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国枸杞特色休闲农业与健康养生旅游示范项目,并与全县脱贫攻坚相结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每年能解决稳定就业群众300多人,季节性务工人员1000多人。

留学人员走进玺赞生态枸杞庄园,与公司董事长高贵武面对面交流,询问庄园的发展模式,交流合作意向。

据介绍,庄园种植的枸杞主要是药用,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需注意做好“原产地”保护工作,维护好宁夏枸杞的金字招牌。

“我的父辈出身农村,我是一个对土地很有感情的人,”青岛欧美同学会会员、青岛鹏远康华天然产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展亚莉告诉记者,“参观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看到贫瘠的土地通过人力干预、科学管理变成膏腴之地,让我继续拓展事业的冲劲更大了。”

“闽宁模式”——开创有组织异地搬迁扶贫先河

宁夏西海固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贺兰山东麓,也曾是千年戈壁荒滩。两地分处宁夏一南一北,却在中央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战略构想下,建立起密切联系。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宁夏访问贫苦、视察调研,提议在距离银川不到50公里的地方设立一个以福建、宁夏两省简称命名的移民开发区,将西海固部分不适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区从事开发性生产,开创了全国有组织异地搬迁扶贫的先河。

闽宁村,也由此诞生。闽宁百姓开挖黄河沟渠,开垦不毛之地,建房修路,防沙治沙,发展产业,并从原来8000人的村,发展壮大为如今6.6万人的闽宁镇。

参观当日,在闽宁镇东西扶贫协作示范地展馆外,记者看到两位村民正在悠闲地下棋,这与搬迁前西海固地区群众的生活状态有了云泥之别。如今的闽宁镇也已经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

闽宁镇原隆村党支部书记王升是个“老移民”。他说,原隆村是永宁县境内最大的异地搬迁移民村。2012年至2016年间,原隆村共搬迁来自原州区、隆德县两县区移民1998户10578人。

2016年起王升担任原隆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眼里,“发展产业”最重要,也正是通过大力发展葡萄、红树莓特色种植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全村的贫困户从2014年的770户下降到去年底的36户。“原隆村今年要实现脱贫摘帽。”王升说。

目前,闽宁镇特色种养殖、现代农业、劳务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产业四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

宁夏有两大产业名片,一个是红色名片枸杞,另一个就是紫色名片葡萄。贺兰山东麓早晚温差大,贫瘠的沙土地正适宜种植葡萄。贺兰山东麓已经成为宁夏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闽宁镇也建了红酒街。就在6月13日,出自闽宁镇红酒街的“贺兰红”葡萄酒整装齐发,乘坐X8011次中欧班列,出口到欧洲市场。

参观结束后,福建龙岩市广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彦告诉记者,“‘闽宁模式’让我感到很震撼。党中央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作为留学人员,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帮扶的最佳发力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这片田野上努力奔跑,逐梦筑梦,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个难题,但只要一路向前,也必定会收获一路芬芳。(王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