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相信官衔,更不相信学历,他们只相信眼前能看到的真实惠。所以,三农工作者,只能是踏踏实实拿出点真本事来!”曹铁华靠着这样的“秘诀”,在大兴村打了一场“翻身仗”。

“海归来种地?肯定是个花架子!”2017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海归专家曹铁华及助手,带着“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下降解地膜覆盖耐冷丰产技术模式”来到敦化市翰章乡大兴村。村民老王心里并“瞧不起”这些戴眼镜的“高学历”。

老王的理由有三:第一,种地的苦他们吃不了。第二,农村的寂寞他们受不了。第三,外国经验在中国大地上不一定好使。

这一年,老王以出租的方式,答应曹铁华在他的两公顷土地上用新技术种玉米。

4月,农民们还在备种,曹铁华和他的助手已经在地上覆膜并播上了玉米种子。

老王笑了,心想:“哼!种早了!”

再看看专家们用的种子,老王忍不住了,说:“我们敦化地处低温冷凉地区,大兴村更甚,所以,我们历年都种早熟品种,你们选这中熟品种,庄稼就全瞎了。”

5月、6月、7月,老王的玉米长势竟然被曹铁华的远远落下了。

老王不敢相信,常常拿手机去地里拍照,记录地里的变化。

老王看着曹铁华蹲在地里吃盒饭的样子,觉得这个高学历的海归,比自己还像个农民。

秋天是个检验成果的时刻。老王要亲眼看看这个曹铁华到底能打多少粮。

——每公顷12300公斤!

老王简直“惊掉了下巴”,这几乎是他的单产的二倍。

老王二话没说,找到曹铁华:“明年,我要种20公顷!”

老王说干就干。秋天,秸秆粉耙还田,增强肥力;春天,覆可降解地膜,提高地温;改种中熟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曹铁华的技术简单易操作,老王早就看会了。2018年,老王算了算账,每公顷增收5560元,20公顷共增收11万元。

老王胆子更大了,他决定将自己流转的100公顷土地,全部用曹铁华的新技术耕种。

今年7月,老王的100公顷土地明显比其他农民的苗情更好,村民们也似乎按捺不住了,成帮结队地前来参观。

老王打心眼儿里佩服曹铁华,每次见到曹铁华和其助手一进村,老王大老远就扯着嗓子喊:“哎,兄弟!来家喝点……”

记者手记:

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2017年,曹铁华带领7名海外留学人员,在敦化市推广示范“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下降解地膜覆盖耐冷丰产技术模式”,取得成效。2019年该项目被入选“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采访中,曹铁华说,他仅仅是农科院73名海外留学人员中普通一员。

近年来,吉林省农科院海外留学人员共主持国家项目3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0余项,为吉林省农业发展,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