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丁宜,欧美同学会中东欧分会会员,新华社国际部主任编辑。

2019年5月,丁宜作为孙中山遗迹参观团的一员,探访了遍布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的各处孙中山遗迹。

100年前的5月,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储备上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大幕,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00年后的5月,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有幸在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兴中会的地方——夏威夷檀香山,聆听那段永载史册的历史,用脚步丈量中国革命的历史维度。

被高楼大厦替代的兴中会旧址

从最初萌生此想法到最终成行,前后经历了大约半年时间。我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夏威夷孙中山基金会执行副会长陈燕女士,当我提出参观孙中山遗迹的想法时,她欣然应允。经过一系列商讨和准备之后,来自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的中央媒体记者们以及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共十余人,在陈燕女士的带领下瞻仰了遍布在檀香山市各处的孙中山遗迹。

陈燕女士(中)在檀香山唐人街讲解孙中山遗迹相关历史

我们一行人乘车来到第一站——兴中会旧址所在地。这里曾是当地华侨何宽的住所,1894年孙中山及其支持者就是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入会者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当年的旧址上,如今盖起了摩天大楼。遥想先辈们为振兴中华发起的轰轰烈烈的历史革命,不禁赞叹,就是脚下这片土地承载了中国革命启蒙的重任。

丁宜(前排左四)和参观团成员在兴中会旧址前合影

进入唐人街,弃车步行,我们来到了第二站,孙中山纪念公园。这里设立了一座少年孙中山雕像,设计者根据孙中山目前仅存的17岁照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将雕像设计为行走的姿态,寓意其在复兴中华的道路上不辞辛劳地奔波。参观者们纷纷为雕像献上夏威夷特色花环。

丁宜作为参观团中国媒体记者代表为孙中山雕像敬献夏威夷特色花环

沿着100多年前旧时唐人街的巷子继续前行,陈燕女士突然停下脚步。原来,不远处一座貌不惊人的黄色矮层建筑就是《自由新报》的旧址。这里曾是大兴革命舆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激发华侨爱国热情的基地。陈燕女士的姑父孙科——孙中山的长子就曾在这里工作。

《自由新报》旧址

离唐人街不远的地方,能看到一处当地华侨华人常去的市场——摩纳基亚市场。1903年12月,孙中山曾在这里发表公开演讲,为革命活动筹款。

摩纳基亚市场

顶着夏威夷的烈日,我们一行人来到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瓦胡学院。该学院曾是孙中山为攻读大学预科而求学的地方,现改名为普纳荷学校,是夏威夷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不仅孙中山是该校校友,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毕业于这所学校。1882年9月孙中山在这里上学时,同班同学中还有夏威夷王子。至今,学校档案馆仍留存着孙中山在此求学的相关资料。

孙中山早年间在普纳荷学校上学时的教学楼

在学校一座不起眼的老式教学楼前,一块铜牌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在普纳荷学校此楼上课”;“……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孙中山”站在白色外墙下,读着这些文字,心生无限感慨,早期中国革命的种子就是从这里发芽。

教学楼前的铜牌

绿草茵茵的校园里,陈燕女士带我们来到一棵参天的酸角树前。当年,17岁的孙中山经常坐在树下休息。1883年,他将树上掉落的酸角种子带回家乡,一同带回的还有他心中改革图强的种子。如今,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内,历经上世纪30年代的台风,酸角树依然顽强生存,并焕发出勃勃生机。陈燕女士介绍,如今这颗酸角树树种再次漂洋过海,在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了第三代。

位于普纳荷校园内的酸角树

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之际,能够参与此行,深感荣幸也深受教育。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当为我辈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