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7月31日下午,在欧美同学会凝聚海归人才助力渭源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华宇博能(北京)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捐赠渭源县卫生健康局价值252万元的《好医靠远程医疗》设备。国健医联(北京)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哲代表公司捐赠,渭源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同志接受捐赠;252万元,这是全场捐赠金额中的最大一笔。

刘哲学长留英回国,是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这次随欧美同学会海归专家服务团来到了渭源扶贫。一踏上渭源这片黄土地,他便感到肩头上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通过考察,他体会到基层医疗同仁日夜勤做之苦、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盼能将己所学所知惠及众人,共同为病患康复、医学发展砥砺前行;更知健康扶贫之难,“看病难、看病贵”乃时下共有难题,非一朝一夕之功能解,唯愿能助一臂之力,解燃眉之急,筑长久发展之基。

使命感源自“曙光行动计划”,被他时刻铭记于心。刘哲在接受《留学生》杂志专访时表示,“‘曙光行动’通过医联体建设为轴心,以大病诊治行动、针对性技术合作以及一体化的继续教育长效体系为中心,通过医疗资源互动共享,切实帮扶贫困及边远地区提升大病诊治水平以及大病诊疗服务水平,急贫困地区患者之所急,想贫困地区患者之所需,殷切希望能为改善贫困地区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贡献微薄之力。”

座谈会上,他时而侃侃而谈,时而蹙眉凝思,对渭源的医疗现状和前景进行“出谋划策”,为当地的医疗扶贫“把脉号诊”。

建立大病诊治扶贫的长效机制

“医疗健康扶贫,往前一步是美景,走错一步是深渊。民生健康问题,是人命关天的问题,一定要做好,做实,不是蜻蜓点水的方式,而是做到长期有效。”刘哲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筑牢乡村卫生服务网底,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着力缓解民生痛点

医疗保障立足现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在缓解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卫生和扶贫部门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还很低,医疗费用支出大,“成本”相对较高。

目前健康扶贫顶层设计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健康扶贫内容尚显不足,尤其对贫困地区人口的大病扶贫,几乎是空白。为填补空白,“曙光行动”旨在融合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依托国健医联和华宇威创“专家智库+好医靠远程医疗视联网络”优势平台,通过建立大病诊治扶贫的长效机制,切实向贫困地区输入稀缺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基层医院、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基层医院心血管、肿瘤等大病、疑难病症诊断与治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健康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国健医联和华宇威创“曙光行动”项目组,综合分析现下贫困地区群众面临的因病致贫的“灰犀牛”现象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发展障碍等健康扶贫工作中的“瓶颈”,计划从大病诊治、技术合作、继续教育、医疗体建设四个方面,向贫困地区下沉一线城市稀缺优质大病医疗资源,助力贫困地区长效健康扶贫工作。

手把手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曙光行动”专家团队为贫困地区大病患者提供远程医疗、现场医疗等优质医疗服务。一是通过远程医疗视联网对基层医院进行远程问诊、远程指导、手术示教等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自身诊治水平,切实提升基层医生对大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判断力;二是“曙光行动”项目组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设立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帮扶坐诊或手术,手把手带教基层医生;患者无需前往城市,便可在本地直接享受一线城市优质大病医疗服务,降低大病治疗成本,及时降低、消除疾病痛苦,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大病患者“看病难”问题。

“曙光行动”发起单位、合作单位及专家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先进医疗技术合作、一线指导等。技术合作的目的根据当地疾病特征,设立相关疾病诊治专业攻克项目,确保贫困地区医生在专家的带领下能够快速了解大病诊治的前沿知识和医疗技术,全面浸入式地参与相关项目,进而在大病诊断、治疗、手术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帮扶该地区积极应用和推广医疗领域先进的新技术,开展临床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

“曙光行动”为基层医疗人员提供远程教育、现场培训、专业进修等以继续教育为主线的长效培训教育机制。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借助项目发起和合作单位及专家力量,针对地区疾病特征,判断基层医生应具备的诊疗水平,让基层医院前面了解相应疾病的先进诊疗途径与方式,进而全面系统化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疾病的专业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稳定脱贫夯实基础。譬如对尘肺病、白皮病等地区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不定期邀请国内顶级专家来院开办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学术会议,扩大区域学术影响力。不定期安排医疗和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医联体建设,“下沉”一线医疗资源

根据贫困地区大病发病情况以及相关政策,项目组可为贫困地区建设属地化大病诊治中心,组建专科联盟医联体,持续下沉一线城市医疗资源,长期持续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长效性健康扶贫。为加快形成区域影响,建立省级和区域性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广泛的区域专科服务网络。

医联体建设的本质是各类医疗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主要是通过好医靠视联网络平台链接一线城市优势医院、地区医院、基层医院,分层分级链接,由一线城市医院带动地区医院,再由地区医院带动基层医院,同时以地区性医院为主要载体,设立大病诊治中心,以点带面,向基层辐射并覆盖到乡镇,使得各级各类医院之间形成联动整体,这样各类资源会在各级各类医院间形成真正的互联共享,打破因地域等因素形成的资源壁垒,真正做到医疗资源下沉。贫困地区以及边远地区的病人就近寻找相应地医院就诊,就能获得优质的诊疗服务。

“曙光行动”专家团队在心血管、肿瘤等大病治疗领域掌握国内外先进前沿技术,发起多项行业专家共识,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精准有效地治疗相关大病重病、疑难病症,为病患减轻痛苦,值得一提的是,“曙光行动”项目实施会使贫困地区患者能够属地化低成本享受一线城市优质医疗服务,有效缓解、消除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痛苦,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若是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此帮扶,更是恢复了家庭经济支柱,为贫困家庭的生活带来无限希望。同时,在帮扶治疗过程中对大病的防治、术后医护知识的传授,也将提升当地医疗科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