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美科技交流又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在对投资、出口转让实施严格限制的同时,美国政府又试图阻碍中美科技交流。但这种做法最终伤害的可能是美国自身。

科技交流本来就是一项互利共赢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科技交流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这种交流对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对于美国来说,中美科技交流至少带来了三方面的利益。

首先,中美科技交流促进了美国科研参与者的多元化。科研创新需要顶尖人才相互碰撞,方能激荡出最具前沿和创新性的想法。历史上,美国对各国科研人员、各国顶尖学生采取了最为开放的态度,科研机构和院校给予这些顶尖人才无差别的优厚待遇,这是美国成为全球科技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缺少了中国,美国科学界将缺失一个重要的拼图。

其次,中美科技交流支撑了美国的教育产业和部分科研领域,2010年开始,中国赴美留学生开始快速增长,所占比例在各国中稳居第一。自费的中国留学生对于美国一些缺乏资金支持的人文学科意义重大。特朗普政府任内大幅缩减了对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政府预算。部分美国院校更加依赖来自海外留学生的学费和捐助。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支撑着工程学、计算机、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美国本土学生对于这些素质要求高、来钱慢、过于辛苦的理工专业缺乏兴趣,院校和科研机构不得不通过奖学金方式招揽全球人才。中国留学生由于素质较高、勤学苦练得到积极评价,他们成为支撑美国国内研究的重要力量。

最后,中美科技交流促进了美国科技市场的竞争。科学进步来源于竞争性思维,保护主义只会让科研工作者丧失动力。中美科技交流确实培养出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但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存在,才促进了美国企业远离故步自封,不断开拓新的科技市场,创造新的科技生态。这种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模式促进了中美科技产业的共同繁荣。

阻碍中美科技交流会让上述一些积极因素不断褪色,甚至最终逆转。其中最大的影响是对美国科技创新环境的长期影响。

多元化不仅是目标,也是科研环境的基本条件。反对多元化意味着将一些政治性因素凌驾于科学价值追求之上,自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异化和科研环境的劣化。

美国有识之士反对特朗普将科技交流政治化不单是为中国辩护,更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健康的创新环境。如果科研工作者人人自危,担心自己成为被他人举报的对象,那么这样的环境肯定无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全球人才也去会寻找比美国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

美国政府应当转变对于中国科技发展依赖美国的错误想法,认清中美科技交往高度互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