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起点不是盲从,不随大流,在日常工作中寻求创新点,为企业作出更多贡献。”李思韬说。李思韬是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专业管理室副主管,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研究生毕业。作为一名80后,他工作仅8年,就主持参加各类科研创新40余项,发表论文9篇,申请专利1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参与编写国网标准1份、国网公司级专著1本,目前已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级别以上创新成果奖7项,国家电网公司福建公司级别以上创新成果奖19项。

  李思韬(中)和同事讨论抄立得平台界面展示效果

不走寻常路的“海归学霸”

李思韬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电气电子工程,硕士期间主动变压器在线状态检测,曾多次获得奖学金。课程结束后,他获得导师全奖读博的邀约,但最终选择回国,加入国家电网。“选择回国是因为家人朋友都在国内,会感觉更踏实更安心,也希望将自己所学带回国”李思韬说。

2012年,李思韬进入福州供电公司工作,选择从基层做起。他说:“我认为基层是历练了解单位日常业务、组织机构、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

初出茅庐的李思韬,本想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在一线搞点“课题”研究。多次工作历练后,他逐渐发现一开始进行研发或管理,不容易发现痛点,会脱离实际工作,创新成果得不到较好的推广应用。李思韬琢磨着创新要转变思路,要从身边的工作出发。

在用电检查班工作期间,每到年底工作任务繁重艰巨,班员们除了要防窃电,还要负责计算罚电罚金。而传统的罚金计算步骤过于繁杂,常常耗时1至2小时,还时常出错返工。针对大家的困扰,李思韬编写了“窃电进机模拟工具”,只要输入几个数据信息,就能可以马上得到窃电金额及相关数据,并且还能纠正原有系统的数据偏差。原来4小时的工作,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让工友们既省时又省力。

“看到大家爱用,打心眼里高兴。”从此之后,他越干越有干劲,创新之路也越来越接地气。踏实的他又先后福州供电公司营配调小组、营销部计量室等多个部门工作,参与设计并成功试点了福建第一批瞬时停电试验,参与设计推广“集中装表,分户接电”用电服务模式等,申报多了创新项目。

经过基层的磨练,李思韬套确立了创新方向:创者,急群众之所急。不走“高大上”路线,只为工友解决工作中的急难问题。“只有基层员工都爱用的才是好发明。”李思韬说。

  李思韬(左)和同事研究如何规避串扰

思考让发明“接地气”

提到李思韬,不得不提到“抄立得”平台。2016年,李思韬凭借“抄立得”——采集台区串扰终结者,获国网公司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这个无论从名称、内容还是应用上都非常“接地气”的创新成果的背后,却是一段艰巨复杂的研发历程。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跟踪采集用电信息,实时掌握用电客户用电情况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李思韬及同事们每天都需要通过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获取用电客户电压、电流、电量等数据信息。那时,刚来采集运维班岗位的李思韬发现,用电采集信息系统的实时通信成功率不到60%,影响了到了多项营销应用。班员们反映,“天天跑现场,跑断了腿,信息实时获取成功率依然很低。”

是什么影响到了采集成功率?为找到原因所在,李思韬成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钻研,采集了大量不同台区的测试数据,通过分析比对数据结果得出推断猜想。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李思韬又决定自己设计并制作一套适用于现场的便携式串扰信号测试装置。于是,他“任性”地将床搬进了创新工作室内,一住就是一个月。就这样的一套装置,他前后设计了十余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思韬成功研制出串扰信号测试仪和串扰信号发生器,并在对比试验后证实了影响实时通讯成功率的元凶——相邻台区的载波同频串扰。但下一个难题又摆在了眼前,现有的工具却无法过滤同频信号。离成功明明只有一步之遥,却无法实现。那段时间,他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如何解决。“感觉整个人都有点魔怔了。”直到有一天,他过红绿灯,看到车辆在指示灯的指引下井然有序,灵感由此迸发。“通过给相互串扰的台区分组,按照优先顺序开启和关闭台区信号,让台区信号互不干扰。”“分时通讯法”由于产生,根据这一原理,李思韬设计了“超立得”平台,并优化平台软件功能,能够在电脑上一键完成串扰分析等操作。

该平台的成功研发,系统性解决台区载波串扰这一全国性难题。自16年该平台成功研发并应用以来,每年为福州公司节约近千万元。

创新无止境

在李思韬看来,创新不是无的放矢,一定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提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战略目标。李思韬也正更加刻苦地学习大云物智先进技术,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创新“知识库”。“从‘坚强智能电网’到‘三型两网’,从‘小微创新’到‘泛在电力物联网’,每一步的前行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成长就是新的起点。”李思韬说。

如今,在营销管理岗位的李思韬,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在福州军门社区打造福建首个智慧能源服务示范小区的建设任务落在李思韬身上。该项目计划将光伏-储能-充电桩小型微网、非侵入式智能电表、台区智能开关等新技术引入社区,安装智能化、数字化电力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智慧、便捷的用电服务,为社区管理者提供电力设备分布及运行情况、节能减排建议,打造成福建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营销典范。

电力载波智能体系就是李思韬在这个项目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通过对高速载波智能电表及接入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精准的家庭用电信息采集,并且能识别客户家电用电特性和用电隐患,帮助客户科学合理用电。

“我们尝试在做管理模式上的创新,通过泛在物联网技术,让智慧用电走进更多客户,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用电增值服务。”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思韬带着团队开展大量用户调研、实地勘测,制定了近百余稿项目建设、可研及展示报告,查阅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方法。

经过7个多月的不懈努力,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智慧用电走进更多的客户”李思韬与同事们共同描绘着对智慧能源小区建设的憧憬。

谈到未来的“小目标”,李思韬构想这基于泛在物联网试点获取的海量用能数据,为电商厂家、设计施工单位等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开拓广告推送等新型创收方式。

李思韬说,每一次的创新就像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未来创新的路还很长,他期待着有更多新的尝试,“智造”不一样的“智能电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志、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