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它“以小草的嫩心何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来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情爱于万一的情感”。一千四百多年来,感动了无数别离母亲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心。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我借用来表达感激祖国母亲的深恩厚泽,再恰当不过了。

2018年,“侨界读书会”被上海市侨联授予“四星级侨之家”荣誉称号

岁月苍茫不堪回首

1947年3月,正当春秋鼎盛的父亲,为艰难生活所累,操劳过度不幸早逝。15岁的我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校,踏入家乡平湖城外“林森兴木行”拜师做学徒。

失怙失学之痛,让我悲苦万分。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青春年华的二姐也接着离开人世,留下多病的母亲和尚未成年的我,相依为命生活在家乡的老宅里。

苦难和打击还不在于此,1949年5月9日深夜,一伙国民党败兵游勇,明火执仗破门入室,不仅夺走了家里仅存的值钱物品,还逼迫我马上起床挑起装满赃物的担子跟他们走。正当这紧急关头,病卧在床的母亲一跃而起,迈着一双巍颤颤的小脚,不顾一切地奔过来扑到我的床上,用瘦小的身体紧紧护住我,不让近乎疯狂的枪口碰到我。幸好远处传来几声哨响,他们做贼心虚,才匆忙弃我仓皇而去。

接连不断的灾难,让我这个本该不知愁滋味的16岁少年,痛苦迷惘,忧愁悲伤,陷入到前途迷茫、沮丧无助的痛苦境地。  

时来运转祖国解放

1949年5月11日凌晨,当我像往常一样睡眼惺忪打开店门的时候,猛然见到一个“大兵”持枪肃立在门前,吓得我转身就往回跑。就在这个瞬间,传来“你好!”一声温暖、亲切的问候。我停步一看,一位和我一样年轻、胸佩“中国人民解放军”徽章的士兵,正冲我微笑。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就从春天这个普通的早晨开始,我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组织起工会和宣传队,唱歌、跳舞、游行、学习,生活一下子充满了欢乐,几近凋零的青春和理想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

新中国的大学对所有有志青年敞开了大门,不仅学杂费全免,连食宿、医疗也由国家全包。我弃商复学,考上了杭州六中高中部,接着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圆了我重返校园的梦想。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特别珍贵,刻苦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了大学生体协副主席。三年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原子能系接受前苏联专家的指导。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多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多项大奖。

改革开放走出国门

改革开放后,1981年我作为“中科院核技术考察团”一员,访问意大利、法国和罗马尼亚。1986年,我再赴巴黎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开展合作交流,一去十二年,至今享受法国政府终身退休养老金。

1990年4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核技术大会”上,我被推举为18名国际顾问之一。利用这个身份,我为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上海原子核所争取到多个参会正式名额。当时国家还处在大发展之际,我利用“顾问”身份,除免去中国代表1000法郎会议注册费外,还额外为他们每人争取到2500法郎的特殊生活津贴,能为祖国科学发展尽一份薄力,我深感荣幸。

饮水思源知恩报国

1998年,67岁的我从法国退休,就像当年急切期盼出国的心情一样,迫不及待地回到上海,希望以自己的余生,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深恩厚泽。在上海,我发起组织“侨界读书会”,18年长盛不衰,去年,被上海市侨联授予“四星级特色侨之家”荣誉称号。我本人则多次被评为致公党中央先进个人、致公党上海市优秀党员、闵行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同心同行”先进个人、“闵行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和“新民晚报金牌读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上海市委统战部《浦江同舟》,致公党中央和上海市委《中国致公》《上海致公》和《闵行统战》多次刊登介绍我的文章。褒奖和荣誉接踵而来,奖品和奖状塞满了我的大橱柜。

我坚持笔耕不辍,把藏在心底的一首首赞歌,转化成一篇篇感恩的文章。20多年来,从国内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到美国的《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和加拿大的《七天》《此时此刻》《路比华讯》等大报名刊上,都不时出现我的文章。2019年初,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了《周善铸文选》精装本。致公党上海市委向党员征求参政议政的社情民意,我一口气写下了十多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因为我太爱这个国家、太爱这座城市、太希望她愈来愈美丽、愈来愈完善了。

“海鸥”归巢享受晚年

退休20多年来,我在中国上海、法国巴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之间轮流居住,尽情享受新中国带给我的幸福生活,被纽约《世界周刊》喻为“快乐的老海鸥”,说“神仙过的日子也不过如此”!2017年,拙荆在海外多年后与我回到上海,汽车从机场驶往市区的一路上,树木繁茂、鲜花盛开、移步换景、芳华绽放,处处生气勃勃散发出青春的光彩;路上行人个个衣着得体、式样新颖,脸上洋溢着欣喜和满足;沿街的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睽违多年的故乡,美得让人心醉,醉得让人痴迷。在地球上转了几十年、几十“大圈”之后,还是感觉祖国最好!

我虽已届“米寿”高龄,拜时代之福,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腰不弯背不驼,思维敏捷,步履轻快,既无老迈之感,亦无消惫之容,连头发都保持天然乌黑。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好时代,谁不留恋人生,谁不冀图长寿。我真的很希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能继续保持这颗拳拳爱国心。

(作者简介:周善铸: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1931年生于浙江,南京大学物理系和北京大学原子能系毕业,退休前为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高访学者。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会员,现已回国定居。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出版有《周善铸文选》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