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多位欧美同学会会员入选。欧美君表示祝贺!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

广州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宋尔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宋尔卫于1970年4月出生,广东鹤山人,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以及2002年02月至2004年08月先后在德国艾森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所从事RNA干扰在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

他的科研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位列第四。2004年8月全职回国在中山大学工作,2005年1月被聘任为中山大学研究员。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被评为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度“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入选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

福建省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永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永官,研究员,1967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4年3月至2002年1月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和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2年回国工作,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澳联合土壤环境实验室主任。

2007年7月-200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12月任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

黑龙江欧美同学会会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马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军,男,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不同价态铁锰氧化剂的除污染理论体系,开发出高锰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和高铁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强化除重金属技术和纳米复合膜水处理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等,成功地应用于受污染水源水净化处理工程、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并在多次重大污染应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工程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会“可持续发展水奖”、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IF6.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9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获美国专利6项。SCI论文引用13524次。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

江苏省省欧美同学会会员、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卫,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及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

陈卫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自主产权益生菌菌种库和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优质新菌种的培育、制备、研发以及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益生菌领域突出的学术带头人,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表SCI论文238篇,授权发明专利55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3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以及其它省部级一等奖5项。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

南京市欧美同学会二届理事会理事、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铁军,男,1965年9月出生,199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为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欧美同学会二届理事会理事,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德国Karlsruhe大学洪堡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科学家。

崔铁军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电磁超材料)的理论、实验及应用、计算电磁学及其快速算法、目标特性与目标识别等领域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编专著一部(Springer, 2009);作为共同通信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一篇。作为独立通信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2篇,在国际物理、光学、及IEEE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被Nature News, MIT-Technology Review, Scientific America, New Scientist, Discovery, Physics World等广为报道,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工作被选为“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获得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曾获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

南京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进,男,1966年7月出生,籍贯江苏泰兴。现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

常进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我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他创新发展了一种高能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探测ATIC实验。基于该技术方法,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首发星)项目。

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先后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人)、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40完成人)、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等荣誉。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

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松灵,男,1962年出生,口腔医学专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口腔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王松灵教授长期致力于唾液腺疾病诊治及基础研究、牙发育和再生研究,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尤其擅长唾液腺疑难疾病的诊治。

王松灵教授的创新型贡献有三:一是制定全国通用腮腺慢性炎性疾病新分类及诊疗方法,成果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收录全国统编教材,制定内镜诊断治疗唾液腺疾病治疗操作指南。二是首次发现人的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Sialin,SLC17A5),瑞典生理药理专家Lundberg教授述评指出,该通道是转运硝酸盐进入细胞的关键第一步(central first step);并阐明硝酸盐具有胃肠、肝脏、唾液腺等器官重要保护作用,该成果获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是创建小型猪牙发育研究平台,发现牙发育新机制;提出并成功实现“生物牙根再生”新理念,该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国立牙科博物馆永久收藏该成果,收录国际教科书;研发“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新药,获得首个被国家受理的干细胞新药(CXSL700137)并获得国家卫健委注册开展临床研究,2019年获“干细胞成果转化奖”。

王松灵教授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2篇,其中在PNAS、Blood、Nat Commun及口腔医学权威期刊JDR(8篇)等发表SCI论文103篇,应邀为JDR等期刊撰写review11篇。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国际口腔权威威廉盖茨奖、国际再生医学及干细胞奖。获2017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9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Fellowship ad homin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