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真正爱国是在他出国之后。世界再大,都阻挡不了回家的路,举目无亲、溢满乡愁之后才发现所谓的诗和远方不如家乡的小康。

留学海外,我是建瓯人

记得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国门的那种心酸不舍,母亲和我哭了整整一个星期,我才跨出家门。

乡情总是萦绕我心。我的家乡是闽北山城建瓯,是少有以茶器量词“瓯”命名的城市,也是出产千年贡茶最早、最多的城市。

上中学时,课桌抽屉有个可以从上往下拉的小木板,同学们在里里外外贴着各种卡通、明星照片,我却贴着难记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在小木板的中间最上方,贴着两张小纸片,上面抄写的是舒婷的诗——《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不知是被她忧伤明亮透彻的诗句感染,抑或那句“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呵”的警醒,我爱这首诗超过她的所有作品,读几遍就能脱稿朗诵。

迷惘、不知未来在哪的苦涩青春是这辈子挥不去的印记,尤其是出自闽北山区的“穷二代”,总有报国无门的惆怅,更何况是女生!母亲尽管曾以优秀学生家长的身份第一次走上学校讲台做经验报告,但骨子里还是把我定格在家庭妇女那一档。

直到有一天,我的英语老师张芳松来家访改变了一切。张老师本以为我只是一时懈怠,要上门请家长配合,没想到家里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把我放养。张老师严厉而又诚恳地对母亲说:“你这样会毁掉一棵苗子,你女儿将来是要做大事的!”母亲犹如被当头一棒打醒似的,立马一改以往爱理不理、随意使唤的习惯。从牙缝里挤出鸡蛋,偶尔遇到渔民买到便宜的鳗鱼、黄骨鱼、河虾,全倒进我碗里。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放下书包拿起簸箕的一大堆家务活,母亲生怕我的营养跟不上,时间不够多,误了老师说的“大事”。

不记得父亲哪天从哪来的灵感,端着一瓯清茶突然很认真地对家人说,“阿平以后是要做教授的。”我只当是句玩笑话,没想到多年之后竟然应验了。多亏我的起跑线就是没有起跑线,陪伴我的只有那一瓯瓯清茶,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而有力量。

在海外求学的日子里,乡愁总是不时泛起,涌上心头。为解乡愁,在新加坡寄宿家庭我学会了闽南话;在墨尔本,唯有钢琴是跟家乡一样的,于是我籍黑白键抚慰思念,而最终为报效祖国、减少别离,我毅然决定回国了。

记得过厦门海关时,边检人员不让我入境,因为如今长发飘飘的我已俨然不是当年护照上那个剪短平头的假小子了,他们说我是菲律宾、印尼或是日本人,一定是偷渡过来的。无奈我大声说我是福建建瓯人,这话让在场的人一惊,当时又恰好有个领导是建瓯人,他马上派一位老乡来考问,结果乡音不改救了我。

你若精彩,定有安排

之后我走上了大学讲台,还成了舒婷爱人陈仲义教授的同事,任闽南地区国际化外语水平考试中心主任,配合市公务员局、市外专局人才培养战略,与各行各业精英骨干打交道,应验父亲、恩师的话,“摊上的都是大事”:

2007年,我借助厦门医学界海归力量为突发癫痫澳籍专家开绿色通道,挽救了其生命;2008年被借调体育局参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和国际马拉松城市市长论坛筹备工作,与厦门原副市长叶重耕、希腊马拉松市原市长内罗毕等一起上马拉松电视论坛;2009年赴厦门援建对口单位汶川彭州灾区救援;2003年起连续15年担任“九八投洽会”翻译志愿者,2010年任津巴布韦代表团总理到参赞的全程翻译,2014年担任巴林170多人代表团的主场翻译,多次被评为优秀率仅有5%的“优秀翻译志愿者”。

image.png

董立平(右一)参加2008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筹备工作

2016年鼓浪屿申遗,我按捺不住“助推一份力”的冲动,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演唱会,歌曲《鼓浪屿之波》英文版全球首唱圆满成功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

image.png

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演唱会

演唱会高朋满座,老家的亲朋不是来听演唱的,是来看我怎么就开演唱会了?三十多年未谋面的闺蜜提前跑到后台找我,“真是你吗?不是这么近距离,不敢信。”

2017年“金砖会晤”,我为会晤志愿者培训竭尽全力;2018年为全球肿瘤大会接待各国专家;2019年为茶文化进校园、进同安军营村累并快乐着。

别人说女人之所以成功,是比别人多了一些魅力和幸福的资本。见过世面的女海归可能更胜一筹,她们像莲,外在柔美亦不乏内在风骨,冰清玉洁又摄人心魄。但比起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归国前辈们,我实在是微不足道。

接续古今,不忘来路

业余时间我也不舍得荒废,发动厦门各界精英为弥久纯香的东方文明崛起、为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献策出力。

我不畏艰辛从零开始筹备厦门市茶文化研究会,一直到其成立。之所以从事此项工作,是因为茶文化恰似一股清泉浇筑着城市的品位和灵魂,凸显淡泊高雅、超越物质的灵性之美,兼具传统与现代精神内涵的烙印,是古老文明活化石的“命穴”和“胎记”。如今懂茶文化已经不再是时尚,而是一种延伸到生命的态度,茶文化被赋予新时代的使命、助力释放经济潜力、让百姓日常消费融入文化内涵,体现真实价值,发自内心的文化自觉进而以最妥帖的方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文化定力。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天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

闽台一水之隔,厦门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最前沿,我们从未忘记“两岸一家亲”、“茶和两岸”的理念,以茶会友、以茶深化对台文化交流,“两岸茶文化论坛”、“两岸少儿背茶篓”、“两岸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加大,积极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契合,扩大了交流领域、提升了交流层次、构建了交流新平台,促进了两岸文化融合。

人生如茶要慢品,岁月如歌需静听。地孕天养的茶是会说话的水,不为时间所蚀,流芳百世,皆因其中蕴藏的朴素之道。抿一缕茶香,放下疲惫,向命运喘息,寻求独树一帜的真我与万变社会相融,无论何时都是一种个人和社会的成长。

2019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写出了所有爱国学子的心声:让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感谢和平年代良好的经济环境、活跃的社会活动,让一瓯清茶般的普通一员成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例子。有人说我是从“穷二代”到“富一代”,而我更爱听“我是寒门出的贵子”。这一切唯有在祖国强有力的怀抱里才有萌芽生长的希望,无数跟我一样的学子才能尽情施展、锐意进取,在各行各业中人尽其才,卷起漫天金沙,弥漫着创新、爱国的传奇人生才得以挥毫。

望此用文字沏起的一瓯清茶映初心,让我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曾想过无数个句子来作结束语,然唯有一句:我爱你!中国!

(作者简介:董立平,厦门国际化外语水平考试中心主任、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和国际马拉松城市市长论坛策划、连续15年厦门九八投洽会同声翻译志愿者、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厦门特区分会秘书长、厦门市茶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