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大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展大势,浩浩汤汤,前所未有,吸引世界的目光。世界局势纷繁复杂,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外归来的学子们,在接受了许多西方的教育熏陶之后,有着先进的思想和开放的世界观,我们应该如何爱国报国?

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

我们处在中国发展最好的时代,倍受改革开放和祖国繁荣的恩惠,同时这也是最需要我们努力报国的时代。

越了解国情和历史,就会越爱国。2019年适逢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百年沧桑变化,百年岁月荣光;2019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说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海归青年应该用自己国内国外的所学,以拳拳的爱国心和赤子的报国情做好自己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联系在一起,服务祖国的发展大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香港问题发生以来,海内外爱国华人华侨的心更加凝聚在一起。海外留学生们唱起了“歌唱祖国”,微博上“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的话题突破了14亿的阅读量!不管身在哪里,国人的心与祖国相连,炎黄子孙的情与国家相拥。

凡是有过远离家乡在海外工作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明白,离祖国越远,越感受到国家的美,自己语言的美。作家路遥说过:“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地方了。但是,那里有黄河吗?那里有黄山吗?那里有长城吗?那里有长江吗?”离得越远,越感受到自己的祖国不可替代。每一次在海外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越是容易激动得热泪盈眶,从而更珍惜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加倍努力,为的是回国、报国。

就像歌曲《我的中国心》里唱的: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为本职工作奋斗,就是爱国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雨果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啊,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传统都是我们精神的加持,意志的升华。“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不一定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创举,但凡点滴小事,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分内的职责,尽善尽美,不负自己、不负期望。

我本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西语频道的记者,我们做的是外宣工作,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国际传播实力还远远不足,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还不匹配。国际环境中有很多杂音,也需要我们去澄清、去证明、去用事实说话。对于我来说,做好记者工作,做出有影响力的报道,让西班牙和拉美观众听见我们的声音,这就是爱国。

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必然是真实、立体、全面的,是有风骨有情怀有温度的。扑下身子,饱含深情,故事才会有感染力。举个我曾经的采访例子。2017年6月,我前往四川绵阳市梓潼县采访,在一户“重点扶贫对象”的老人家里,在他挂着干玉米的屋檐下,在他养殖的母鸡和一窝小鸡的环绕下,坐在他们家门前的长凳上,老人对我说,“现在政策好得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政府不仅给他扶贫金,还帮助他在家门前的小院里种植了作物,定期送米送油。而且由于当地的产业扶贫计划,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拿到“分红”,这让耿直的四川大爷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十分不好意思,老人眼中渗出了对党和国家感激的泪水。面对“扶贫”这块硬骨头,党和政府切实在努力,贫困人口一点点在减少,马上,所有人都将摘掉贫穷的帽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掉队。

image.png

依靠我们的报道,记录国家前进的脚步,海外观众了解了我们的成就,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做好每一条报道,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对于每个外宣工作者,这就是爱国。

前辈教我们爱国

回顾我国近现代的留学史,当时年轻人出国都抱着一个目的:“索我理想之中华。”“出国就是为了报国!”是啊,作为海归学子,我们都怀着赤诚的心,回到祖国,想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

五四运动爆发时,欧美同学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派出的五名代表中有四名是同学会的会员,他们竭尽全力维护中国利益;在国内的蔡元培等海归也发动各方,努力奔走呼号。这些同学会早期的前辈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在诸如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读过书,个个顶尖优秀,思想先进,满腹诗书,都转化为了他们的爱国行为。

再举个我工作中的例子。2016年初我所在的西语频道开启了“丹心长存——中国西语大师回忆录”的策划和采访。主人公们是中国第一代西语人,他们有的是外交官,引领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的是拉美研究学者,填补了中国研究拉美的空白;也有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语人才。比如汤柏生老师,他曾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翻译,退休后又参与了每年全国“两会”和每一届党代会西语报告的翻译审定工作。采访中他说,“我的愿望是,活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如果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愿意继续参加翻译工作。这是我的荣幸,我的生命。”审片的时候,我注意到,主编看到这里,也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这些老人家都已是耄耋老人。他们的故事应该被记住。

image.png

何蓓蓓采访汤柏生老师

这些都是爱国的楷模,时代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进向前。和平年代的爱国,不只是看了像《战狼》这样的电影后的热血沸腾,更是一份理智和责任。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着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踏上新征程、走向新辉煌。

(作者简介:何蓓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西班牙语频道记者,欧美同学会拉美分会青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