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云

陈发云代理的国际诉讼与仲裁案件几乎都带有惊人的标签: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亿美元、业内公认的死案起死回生、中国企业免受灭顶之灾。

执业25年来,陈发云不知疲倦地战斗在国际诉讼与仲裁的第一线,如同一面耀目的旗帜,为正义发声,为祖国坚守。

陈发云说:“无论我走到世界哪个地方,都不曾胆怯过,背靠着伟大的祖国,满腔的热血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为企业化解双重指控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对待其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成为企业的一道必答题。”陈发云对本刊表示。

陈发云讲述了一个案例:2014年10月,江苏宜兴某公司与荷兰某公司达成协议。荷兰公司购买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52.8吨,货值600多万美元。

由宜兴公司安排航空运输,空运费用由荷兰公司承担。

负责货物空运的是宜兴公司的货运代理J公司。宜兴公司明确告知J公司MMT属危险品。

不过,为了顺利起运,宜兴公司按照J公司的要求出具了一份MMT属非危险品的“非危保函”。

此后,J公司将货物MMT按非危险品报仓,被航空公司怀疑是危险品而拒收;J公司遂联系香港某航空公司运走40桶MMT。

货物空运至荷兰史基浦机场时,因货物与报关所需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不符,被荷兰航空公司扣押。

宜兴公司按照荷兰方面要求,先后三次修改上述不符内容,达到要求后,荷兰方面才最终对该批货物予以放行。

不成想,2014年12月,宜兴公司收到荷兰运输检查署特别检查官发来的函件,指控其与J公司在MMT航空运输过程中,涉嫌非法运输危险品,将以违反荷兰法律包括刑法为由对其进行调查与检控。

面临突如其来的刑事和行政违规调查与指控,宜兴公司手足无措。

几经辗转后,顾虑重重、本打算不予应诉、回避指控的宜兴公司找到陈发云作为代理人处理此案。

陈发云分析:宜兴公司在出运这批货物时的确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即作为发货人,将危险品作为“隐藏危险品”进行航空运输,但是指控宜兴公司涉嫌伪造罪,企图在荷兰境内使用任何所谓的虚假文件缺少有力的证据证明。

“应诉!”陈发云说,在这种情况下,唯有积极应诉才是最好的策略,才有可能减轻甚至免除责任。并且先从抗辩刑事指控入手,毕竟刑事责任要大于行政责任。

一份有理有据的答辩书送到了荷兰运输检查署。

同时陈发云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宜兴公司硬将责任推给J公司可能会导致检察官认为宜兴公司有推脱责任之嫌。

陈发云当机立断——如果能与检方达成庭外和解,促使其撤销指控,应当是上策。

最终,宜兴公司以3500欧元的代价与荷兰检方达成诉辩交易、庭外和解,刑案彻底了结,行政违规指控也没有再提起。

2018年9月18日,陈发云出席首届贸仲全球仲裁员大会

目前,宜兴公司在荷兰、欧洲的业务一切正常。

陈发云说,国内企业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增强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重视防范与把控法律风险。

改革开放改变个人命运

“朗朗俊言护乾坤,星星白发犹少年”。陈发云喜欢戴一副黑边方形眼镜,目光内敛,透射出深邃的睿智。

去年底,陈发云出席欧美同学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作为唯一一位法律界的代表发言: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也改变了个人命运……

“我的人生价值是一步步通过踩准时代节拍实现的,用摸爬滚打形容一点不为过。”陈发云说。

青年时期的陈发云做着一个“翻译梦”。1987年从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科技学院(现名)任教。

两年的外语口语听力教学让他认识到,外语是个必备的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能干更多的事儿,学习“涉外法律”的念头也开始萌芽。

1989年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双学位班在全国招生,陈发云过关斩将成为该班22名学生之一。

1991年毕业后陈发云来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做国际经济法研究。

“当时中国法律界理论偏多、缺少实践经验,我准备‘动一动’。”1995年,陈发云开始代理国际仲裁案件。

改革开放涌动的春潮和4年涉外律师拓荒者的角色为他的职业道路标注了更加清晰的航向。

1999年中美之间开展了一个法律合作项目:美国律师协会接受一批中国律师赴美学习一年。

这对陈发云来说是个好机会。在全国1000名报名参与者中,外语考试刷掉970人。

美国律协派人来面试,30人留下10人。

2018年3月,陈发云参加中德政府法治合作交流项目

陈发云凭借出众的表现成为这10人中的一员。但无奈赴美的计划最终没能成行,陈发云选择到英国读书。

“对律师来说,听懂八九成甚至95%在对外交流中都可能出现问题。”为了让这个比例达到100%,也就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外语要过关”。

陈发云透露了留学期间练习外语的秘笈:除上课外随身听不离身,每时每刻都在听,晚上睡觉不关电视机,在梦境中练习听力……

国外的研究生教学没有教材,对相关课程,教授会列一个提纲,开一个书单,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查阅。

图书馆每本书只有一两本,一个班的学生都要用,因此根本借不到,借到之后也要想办法赶紧复印出来,为了节省时间只能按80%缩印。

一堂课的资料大概100多页,为了学懂吃透,研究生一年,35岁的陈发云近视度数陡增了100度。

锻造人才,筑牢国家之盾

2007年,陈发云被确定为“江苏省涉外律师高级人才”,2013年入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首届“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

对“高级”、“领军”这样的字眼,陈发云向本刊列出了几组数字。中国涉外律师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及司法部的关心支持下建立起第一方阵,总人数1200~1300人。

这样的发展令人欣喜,但是全国律师总数约40多万人,涉外律师只占约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而且绝大多数缺乏涉外业务处理经验,乐观估计,大约只有五六百人能“战斗”。

因此这个行业的涉外律师人才现状和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法律服务极其不匹配。作为“过来人”,陈发云对本刊表示,从事涉外律师行业的年轻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一个优秀的涉外律师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娴熟的外语水平,掌握国内、国际法律,拥有丰富的涉外法律资源,洞悉国外的思维方式及传统文化,此外,经验也不可或缺。

律师的成长期至少要五年,涉外律师的成长期更长。

“年轻律师最重要的是沉得住,多打磨。”

资料显示,陈发云担任的社会职务多达29个,主要社会活动如演讲、讲座、专题报告会、中外研讨会、参与英文模拟仲裁庭,组织公益论坛等不胜枚举,同时牵头组织编写了多部涉外法律专业著作。

“祖国的培养,让我有机会用所学来报答,做好传帮带,我责无旁贷。

”对于涉外律师人才培养,陈发云认为,“面向未来、走进高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今年上半年,陈发云策划并组织发起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公益论坛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高校师生进行交流。

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教师和学生们最困惑的地方,正可以以案说法,给高校法学教育加点“料”,陈发云表示。

他同时建议说,为了让更多涉外律师获取实战经验,从国家层面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库,把人才吸纳进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人才库“用起来”,让人才库“动起来”。

信者无畏,勇者无敌,行者无疆。

几多磨砺铸春夏,一身肝胆洗年华。

怀抱着对祖国的赤诚,对法治的信仰,对事业的执着,陈发云昂首信眉,奔驰在国际诉讼与仲裁的国际战场上,致力于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助力赋能、保驾护航。

正如他所说:“新的形势给涉外律师提出新课题,中国企业走到哪里,中国律师的身影就要出现在哪里。”

人物简介

陈发云: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商法硕士,先后被公派至美国马里兰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学习。    

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法律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一级律师,国际仲裁员。    

获评《法制日报》首届全国“一带一路‘十佳律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