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的民革、致公党、九三学社、经济、宗教、特邀界别联组会上,17位委员先后发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小东与委员们交流互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来自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钟建议,应当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北京的科技资源非常丰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低。”他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但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专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匮乏,希望未来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体系。

来自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华夏文化集团代理总裁张兆旗也呼吁出台相关政策,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在首批5个国家文化公园中,有3个涉及北京,这就需要有大批管理和运营国家文化公园的专业人才。”张兆旗提出,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是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又与中轴线申遗保护规划密切相关,都需要高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锻炼。

来自致公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董晓莉更加关注人才体系的建立。2018年,北京发布《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这项人才政策出台以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称赞,董晓莉期盼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才新政落地。“要将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使卓越人才纷至沓来,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董晓莉以她在挂职青岛时不辞辛苦引入优秀人才作对比,指出北京在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才新政的重点在于如何用人,突破的痛点在于敢于拓展选人范围,并且善于将人才用在重点岗位,才能使人才活水涵养北京,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听完多位委员有关人才方面的建议,魏小东表示,人才是北京最大的优势之一。北京人才数量多,质量好,院士数量约占全国一半。为了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人才工作不仅有顶层设计,也在陆续出台微观政策,人才政策含金量较高。北京和中央单位、部属高校为人才建立了很多创新平台,在许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魏小东强调,“北京的人才既为北京服务,也为全国服务,我们不打人才战。北京的人才只要在国内流动,这就是北京的贡献,是科技创新中心对全国的辐射。”